悲苦 [bēi kǔ]
1. 悲伤痛苦。
英[sad and painful;]
悲苦 引证解释
⒈ 悲哀痛苦。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祭》:“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
宋 叶适 《庄夫人墓志铭》:“水村夜寂,蟹舍一渔火隐约,而 立之 执书循厓,且诵且思,声甚悲苦。”
鲁迅 《华盖集·杂感》:“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
国语词典
悲苦 [bēi kǔ]
⒈ 悲伤痛苦。
例如:「这人世虽然无限悲苦,但我们还是要乐观进取的活下去!」
近悲惨
反乐趣 欢乐
悲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堪卒读释义: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 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 2.
哀怛释义:悲伤,悲苦。
- 3.
啼血释义:传说杜鹃总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鹃啼得悲苦。
- 4.
回肠寸断释义: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 5.
外野释义:⒈犹野外。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鸜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梁书·徐勉传》:“汉 氏鬱兴,日不暇给,犹命 叔孙 於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⒉犹外地,外乡。汉 焦赣《易林·丰之颐》:“慈母望子,遥思不已。久客外野,我心悲苦。”
- 6.
如泣如诉释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 7.
幽痗释义:忧痛,悲苦。
- 8.
怆楚释义:悲苦。
- 9.
悚息释义:⒈谓因惶惧而屏息。《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元逵、弘敬 得詔,悚息听命。”《明史·周冕传》:“举朝悚息,无敢復言,冕 独抗章争之。”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⒉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宋 苏轼《扬州上吕相书》:“奬饰过分,悚息之至。”明 李东阳《再答镜川先生书》:“若不俯鉴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 10.
悱恻释义:形容内心悲苦:缠绵悱恻。
- 11.
悱恻缠绵释义: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 12.
悲喜交集释义:悲和喜两种感情一起涌上心头。多形容由眼前的欢乐而联想起过去的悲苦的激动心情。
- 13.
悲楚释义:悲伤凄楚;悲苦。
- 14.
悲泗淋漓释义:词语出处 唐·李朝威《柳毅传》:“悲泗淋漓,诚怛(da二声)人心。 ”{“怛”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痛苦(惨痛、忧伤、悲苦)。
- 15.
悲苦释义:悲哀痛苦:脸上露出悲苦的神情。
- 16.
悲辛无尽释义:悲:悲伤。辛:艰辛。无尽:没完没了。形容人生的悲苦或者是惨淡的人生。
- 17.
情词悱恻释义:形容情感言辞凄切悲苦。
- 18.
惶乱释义:惊慌失措。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后港 饮马桥 一带,尽贴封条佔据,居民一时惶乱。”艾青《北方》诗:“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陆文夫《献身》:“唐琳 惶乱了,结婚二十一年,她第一次看见 卢一民 掉眼泪。”
- 19.
愁眉泪眼释义:皱着眉头,含着眼泪。形容悲苦的样子。
- 20.
愁眉泪睫释义:愁眉泪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悲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