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攘夺 攘夺的意思
rǎngduó

攘夺

简体攘夺
繁体攘奪
拼音rǎng duó
注音ㄖㄤˇ ㄉ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rǎng,(1) 侵夺,偷窃。【例句】:攘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攘夺。攘窃。攘善(掠人之美)。(2) 推,排斥。【组词】:攘斥。攘除。攘夷(抵御外国侵略)。(3) 烦乱。【例句】:攘攘(纷乱)。扰攘。(4) 捋。【组词】:攘袂。攘臂。

duó,(1) 抢,强取。【组词】:抢夺。掠夺。巧取豪夺。强(qiāng )词夺理。(2) 争先取到。【例句】:夺得最后胜利。夺魁。夺冠(guàn )。(3) 冲开。【组词】:夺门而出。(4) 丧失,削除。【组词】:剥夺。褫夺(剥夺)。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组词】:光彩夺目。(6) 决定如何处理。【组词】:请予裁夺。(7) 漏掉(文字)。【例句】:第八行夺一字。

基本含义

争夺、争抢

攘夺的意思

攘夺 [rǎng duó]

1. 掠夺;夺取。

又攘夺他人之功,将侄子分茅列土。——《梼杌闲评——明珠缘》

[ seize; ]

2. 强占,霸占,不择手段地获得或据为己有。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grab; ]

攘夺 引证解释

⒈ 掠夺,夺取。

《管子·八观》:“里域横通,攘夺盗窃者不止。”
《新唐书·李纲传》:“齐王 元吉 为 并州 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
明 刘基 《吊诸葛武侯赋》:“般纷纷以攘夺兮,世不以为殃。”
李大钊 《日本帝国主义最近进攻中国的方策》:“所谓商租,所谓会办,都是 日本 帝国主义攘夺 中国 土地的变相的名辞。”


国语词典

攘夺 [rǎng duó]

⒈ 夺取。

《管子·八观》:「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
《新唐书·卷九九·李纲传》:「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


攘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憸狡释义:⒈奸诈。《新唐书·王璵传》:“时有一巫美而蛊,以恶少年数十自随,尤憸狡不法。”明 方孝孺《祭赵希贤文》:“彼憸狡之蚩蚩,急营利而自残,始攘夺於毫毛,卒颠隮於穽渊。”⒉指奸诈的人。宋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 2.
      扛鼎释义:⒈举鼎。⒉比喻攘夺国家政权。⒊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⒋《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
    • 3.
      拘占释义:⒈拘泥于定例。 《元典章·吏部六·州县司吏转补路吏》:“比年以来,凡有强窃盗贼生发,刼夺民财,致伤人命,事主不能拒敌,必须报告巡检,或遇县官兼尉事拘占不能根捕。又为尉司司吏却係县吏兼管,比至完备,商议会行文字,差拨弓兵,其行刼盗徒已走百里有餘。”⒉霸占。《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逮勤王之师一至 钱塘,拘占房舍,攘夺舟船,凌轢官吏,侵渔百姓。”
    • 4.
      攘剽释义:犹攘夺。
    • 5.
      攘夺释义:夺取:攘夺政权。
    • 6.
      觊夺释义:希图攘夺。
    • 7.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释义: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8.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释义: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9.
      趋赴释义:⒈奔赴;前往。唐 柳宗元《柳州谢上表》:“臣前岁以久停官秩,去年蒙圣恩除替,便欲裂裳裹足,趍赴京师。”《西湖佳话·断桥情迹》:“刘万户 恐王命久覊,急於趋赴,遂携了夫人、女儿,同上京师。”蔡东藩《明史通俗演义》第六四回:“文华 闻寇众被围,兼程趋赴,欲攘夺 邦辅 功劳。”⒉奔告。宋 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人臣之所患,不止於疾痛,而所忧有甚於穷窘,若不号呼於君父,更将趋赴於何人?”⒊指行步之进退。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率高冠方履,褒衣博带,趋赴俯仰,皆合规矩。”⒋为之奔走,谋求。陈独秀《国

攘夺(rangd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攘夺是什么意思 攘夺读音 怎么读 攘夺,拼音是rǎng duó,攘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攘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