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被俘 被俘的意思
bèi

被俘

简体被俘
繁体
拼音bèi fú
注音ㄅㄟˋ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èi pī,(1)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组词】: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 盖,遮覆。【组词】: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 遭遇,遭受。【组词】:被灾。被难(nàn)。(4)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例句】:他被(老板)辞退了。(5) 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组词】: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 ◎ 古同“披”,覆盖。

fú,(1)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组词】:俘虏。战俘。遣俘。(2) 打仗时擒住敌人。【组词】:俘获。被俘。

基本含义

被敌人抓住、控制。

被俘的意思

被俘 [bèi fú]

1.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be captured;]


国语词典

被俘 [bèi fú]

⒈ 遭敌方捕获而成为俘虏。

如:「他在二次大战中被俘,至今下落不明。」


被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仇虏释义:指被俘的敌手。
    • 2.
      伤俘释义:⒈战斗中受伤和被俘虏的人员。⒉受伤的被俘人员。
    • 3.
      佚获释义:被俘而逃脱。
    • 4.
      俘斩释义:⒈俘获斩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乌孤 进攻,拔之,飢 单骑奔 浇河,俘斩数万。”⒉指被俘获斩杀的人。《宋史·太宗纪二》:“戊戌,峡路 行营破贼于 广安军 ……又破于 合州 西方溪,俘斩甚众。”
    • 5.
      俘隶释义:被俘而为奴隶者。
    • 6.
      俘馘释义:⒈亦作“俘聝”。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⒉指被俘虏者。《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杨伯峻 注:“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
    • 7.
      入褚释义:春秋 时,晋 将 荀罃 被 楚 所俘,郑国 一位商人打算把 荀罃 藏在大口袋中带出 楚国。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 阴山,解鞍 澣海,既而师出已老,数亦终奇,不就结缨之功,无辞入褚之屈。”
    • 8.
      南冠释义:⒈ 俘虏的代称。 ⒉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杜预注:南冠,楚冠也。⒊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 9.
      南冠楚囚释义: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10.
      土木之变释义:明军和瓦剌军的一次战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兵进攻大同、宣府。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 11.
      土木堡释义:地名。在今 河北 怀来县 东。本名 统漠镇,唐 初 高开道 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 永乐 初置堡。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 率军与 瓦剌 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 嘉靖、隆庆 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12.
      大光明法释义: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蒙古铁骑入侵兵败被俘后,在押解去元大都的途中,受世外高人传授的身心修行法门。
    • 13.
      大沫崓释义:山名。一名 柱子崓。在 山东 费县 西南。金宣宗 贞祐 三年(公元1215年),红袄军首领 刘二祖 与 金 兵大战于 大沫崓,失败被俘,就义于此。见《金史·宣宗纪上》。
    • 14.
      夺门释义:⒈破门,奋力冲开门户。 《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游瓌 隔门血战。”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烦恼》:“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⒉明英宗 亲征 瓦剌,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即与 瓦剌 议和。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景泰 八年,石亨、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15.
      己巳之变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16.
      府户释义:军户的一种。 指 北魏 时隶属于军府、世代执兵役的人户。《北齐书·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徵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廝养……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军府的户口,世执兵役,称为府户,也就是兵户。府户、兵户有的是被强征而来的,有的是被俘虏或坐罪而来,其地位低于一般农民。”
    • 17.
      捕虏释义:⒈亦作“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⒉指被俘者。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⒊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茂 兵精
    • 18.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9.
      方腊起义释义: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20.
      杜聿明释义:(1905-1981)陕西米脂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被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仇虏释义:指被俘的敌手。
    • 2.
      伤俘释义:⒈战斗中受伤和被俘虏的人员。⒉受伤的被俘人员。
    • 3.
      佚获释义:被俘而逃脱。
    • 4.
      俘斩释义:⒈俘获斩杀。《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乌孤 进攻,拔之,飢 单骑奔 浇河,俘斩数万。”⒉指被俘获斩杀的人。《宋史·太宗纪二》:“戊戌,峡路 行营破贼于 广安军 ……又破于 合州 西方溪,俘斩甚众。”
    • 5.
      俘隶释义:被俘而为奴隶者。
    • 6.
      俘馘释义:⒈亦作“俘聝”。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⒉指被俘虏者。《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杨伯峻 注:“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
    • 7.
      入褚释义:春秋 时,晋 将 荀罃 被 楚 所俘,郑国 一位商人打算把 荀罃 藏在大口袋中带出 楚国。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 阴山,解鞍 澣海,既而师出已老,数亦终奇,不就结缨之功,无辞入褚之屈。”
    • 8.
      南冠释义:⒈ 俘虏的代称。 ⒉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杜预注:南冠,楚冠也。⒊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 9.
      南冠楚囚释义: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10.
      土木之变释义:明军和瓦剌军的一次战役。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兵进攻大同、宣府。明英宗率军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 11.
      土木堡释义:地名。在今 河北 怀来县 东。本名 统漠镇,唐 初 高开道 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 永乐 初置堡。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 率军与 瓦剌 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 嘉靖、隆庆 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12.
      大光明法释义: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蒙古铁骑入侵兵败被俘后,在押解去元大都的途中,受世外高人传授的身心修行法门。
    • 13.
      大沫崓释义:山名。一名 柱子崓。在 山东 费县 西南。金宣宗 贞祐 三年(公元1215年),红袄军首领 刘二祖 与 金 兵大战于 大沫崓,失败被俘,就义于此。见《金史·宣宗纪上》。
    • 14.
      夺门释义:⒈破门,奋力冲开门户。 《旧唐书·韩游瓌传》:“贼急夺门,游瓌 隔门血战。”清 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戚 遽夺门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烦恼》:“刘久发 喃喃说,夺门冲出去了。”⒉明英宗 亲征 瓦剌,兵败被俘。其弟继位为 景帝,即与 瓦剌 议和。英宗 返回京师,入居南宫,不许朝谒。景泰 八年,石亨、徐有贞 等以兵迎 英宗 于南宫,毁垣坏门而入,英宗 乃复辟。史称此次政变为“夺门之役”。见《明史·英宗后纪》。后因以“夺门”泛指复辟、政变。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夺门伟绩他年就,专制依然属 爱新。”
    • 15.
      己巳之变释义:也称土木之变。指 明 英宗 被 瓦剌 俘于 土木堡 事件。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瓦剌 贵族 也先 率兵攻 明。宦官 王振 挟持 英宗 统兵五十万亲征,至 大同,闻前方小败,即惊慌后撤,行军至 土木堡(今 河北 怀来县 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 被俘,王振 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明史·张钦传》:“英宗 不听大臣言,六师远驾,遂成己巳之变。”参见“土木之变”。
    • 16.
      府户释义:军户的一种。 指 北魏 时隶属于军府、世代执兵役的人户。《北齐书·魏兰根传》:“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徵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廝养……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第一章:“军府的户口,世执兵役,称为府户,也就是兵户。府户、兵户有的是被强征而来的,有的是被俘虏或坐罪而来,其地位低于一般农民。”
    • 17.
      捕虏释义:⒈亦作“捕掳”。 俘获。《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攻 宛陵,先登,斩首八级,捕虏四十四人,赐爵封号 贤成君。”《汉书·匈奴传上》:“其后 汉 出三千餘骑,为三道,并入 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月蚀》:“我从前在甚么书上看过,说是女人用的环镯,都是上古时候男子捕掳异族的女人时所用的枷镣的蜕形。”⒉指被俘者。李大钊《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那观望形势的 卑士麦 更答应了 介尔士 的要求,送还 法国 的捕虏,援助攻击军。”⒊捕虏将军的省称。《后汉书·王霸传》:“茂 兵精
    • 18.
      文天祥释义:(1236—1283)南宋将领,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坚持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在狱中作《正气歌》以明志,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1283年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 19.
      方腊起义释义:北宋末浙 江一带的农民起义。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江浙地区更遭受花石纲的掠夺。1120年雇农出 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发动起义,自称圣公,年号永乐,置官吏将帅。起义队伍发展到近百 万人。北宋朝廷调兵前往镇压,方腊被俘就义。起义失败六年后,北宋灭亡。
    • 20.
      杜聿明释义:(1905-1981)陕西米脂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被俘造句

1.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当看到我医务人员给被俘官兵精心治疗的情景,他落泪了。

2.抗日战争中,许多被俘日军在我军感召教育下,反戈一击,成为反法西斯战士。

3.汉朝军事大将李陵陷入匈奴重重包围之中,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4.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不愿冒险全线出击。

5.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

6.文天祥被俘后,誓死不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均以正义斥之。

7.敌军师长被俘了,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气势。

8.被俘敌军举起了双手,吓得浑身发抖。

9.打败的敌人被俘虏了。

10.敌人被俘后,马上跪在地上叩首求饶,真是丑态百出。

被俘(be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被俘是什么意思 被俘读音 怎么读 被俘,拼音是bèi fú,被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被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