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kāi wù]
1. 领悟;解悟;(心窍)开通。
3. 启发;开导。
开悟 引证解释
⒈ 领悟;解悟;(心窍)开通。
引《史记·商君列传》:“吾説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坛经·行由品》:“惠能 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李生 心中开悟,知是酒色财气四者之精,全不畏惧,便道:‘四位贤姐,各请通名。’”
苏蔓殊 《非梦记》:“有僧名 遣凡 者,与生素旧,微窥其情,随时示以般若意旨,令自开悟。”
⒉ 启发;开导。
引《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布 拜表叩头, 休 答曰:‘聊相开悟耳,何至叩头乎?’”
《朱子语类》卷六七:“必大 曰:‘ 致堂 文字决烈明白,却可开悟人主。’”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北京 衍法 五臺、西蜀 蛾眉、中州 伏牛、南海 普陀,皆有韵主和尚,纯以唱韵开悟学者。”
国语词典
开悟 [kāi wù]
⒈ 开通觉悟。
引《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宋史·卷 四三七·儒林传七·程迥传》:「释经订史,开悟后学。」
⒉ 佛教用语。指修行人证知现象没有真实性的经验。
引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方普现大神通,一切众生悉开悟。」
开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念信解释义:指闻法而不疑,乃至豁然开悟。
- 2.
参禅释义: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 即习禅者为求开悟,到各处参学之意。一般依教坐禅或参话头的也叫参禅。参见〔禅宗〕
- 3.
妙键释义:神妙的关键,指佛理开悟之机。
- 4.
廓尔释义:⒈开悟貌。 觉悟貌。⒉空阔貌。
- 5.
开伏释义:开悟心服。《魏书·任城王澄传》:“众闻迁詔,莫不惊骇。澄 援引今古,徐以晓之,众乃开伏。”《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澄 援引晓喻以发其蒙,莫不厌伏也。”
- 6.
开内释义:亦作“开纳”。 使开悟接受。
- 7.
开精释义:开窍;开悟。
- 8.
开警释义:⒈开悟警戒。 ⒉聪明敏锐。
- 9.
开觉释义:开悟;觉醒。
- 10.
心开释义:谓心灵开悟。
- 11.
狐禅释义: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 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 12.
绀珠释义:相传 唐 开元 间宰相 张说 有绀色珠一颗,或有遗忘之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焕然明晓,因名记事珠。见 五代 五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后因以比喻博记。
- 13.
菩提圣果释义: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 14.
见性释义:佛教语。谓悟彻清净的佛性。《坛经·般若品》:“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明 李贽《答邓石阳书》:“若人能空之,则不得谓之太虚空矣。有何奇妙,而欲学者专以见性为极则也耶!”《天雨花》第二七回:“锁闭三年併五载,试他见性与明心。”
- 15.
觉性释义: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 16.
讲主释义:佛教语。指升座讲经说法的高僧。唐 道宣《续高僧传·译经·法泰》:“开皇 十年,下敕追入,既达 雍 輦,开悟弘多,自是南中无復讲主,虽云敷説,盖无取矣。”
- 17.
野狐禅释义:⒈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明 李贽《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清 钱谦益《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犹有六时喧瀑布,诸方惊倒野狐禪。”⒉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
- 18.
野狐谈禅释义: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 19.
金刚经释义:《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能断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多经》,梵文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密多意为到达彼岸。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能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而完成智慧(到达苦海彼岸),也就是所有十方法界的众生,如果想要修行成就佛菩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要经过《金刚经》的真修实证,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