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 [hé xī]
1. 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英[Hexi region;]
河西 引证解释
⒈ 春秋、战国 时指今 山西、陕西 两省间 黄河 南段之西。
引《左传·文公十三年》:“秦伯 师于 河西。”
汉 唐 时指今 甘肃、青海 两省 黄河 以西,即 河西走廊 与 湟水 流域。 《汉书·霍去病传》:“浑邪王 以众降数万,开 河西 酒泉 之地。”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两河 之地,太半未收; 陇右、河西,皆没戎狄。”
国语词典
河西 [hé xī]
⒈ 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两省,绥远省鄂尔多斯,宁夏省额济纳、阿拉善等旗。也作「河右」。
河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叶释义:⒈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元 耶律楚材《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一叶知秋”。⒉比喻小船。唐 司空图《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前蜀 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楚 乡云水本无依。”宋 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明 宋濂《龙眠居
- 2.
倾望释义:仰望,仰慕。《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庠序公朝,万夫倾望。”张铣 注:“万人皆倾首而钦慕。”《隋书·樊子盖传》:“﹝ 大业 ﹞六年,帝避暑 陇川宫,又云欲幸 河西。子盖 倾望鑾舆,愿巡郡境。”
- 3.
军屯释义:⒈指驻屯的军队。《前汉书平话》卷上:“朕思之,陈豨 造反,多因为寡人与 陈豨 军屯衣甲器物,是他 韩信 执用的物件,以此上仇寡人之寃。”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有军屯。”⒉谓利用驻屯军队就地耕种土地。郑观应《盛世危言·边防一》:“有所谓军屯者,如 汉武 元鼎 六年,初置 张掖、酒泉郡,而 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责六十万人戍田之是也。”
- 4.
吐浑释义:即 吐谷浑。 唐 张说《拨川郡王碑》:“圣历 二年,以所统 吐浑 七千帐归于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吐浑,本号 吐谷浑,或曰 乞伏乾归 之苗裔。自 后魏 以来,名见中国,居於 青海 之上。当 唐 至德 中,为 吐蕃 所攻,部族分散,其内附者,唐 处之 河西。其大姓有 慕容、拓拔、赫连 等族。”
- 5.
外约旦释义:外约旦(英语:Transjordan)是指今日约旦河西岸的约旦地区的合称。 外约旦原来单指“约旦河东岸”,但是有还“约但河以外之地区”的意思。
- 6.
姑臧释义:姑臧(zāng)也称“盖臧”,城呈龙形,故又名“卧龙城”,今河西走廊武威,又名雍凉、武威郡、凉州、西凉、雍州、侠都、凉都、雍都、陇右、不夜城,是少数民族用语。
- 7.
官家池释义:官家池1,位于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五龙潭西北小河西侧。
- 8.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9.
富邑释义:富饶之县。《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扰乱,唯 河西 独安,而 姑臧 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月輒致丰积。”
- 10.
干运释义:谓运筹干办。明 文徵明《送周君还吉水叙》:“公以干运之材,操富民之术,以拓赋财之源。”《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自国家有事於 西戎,关右 之民未能息肩,而一旦薄伐无功,河西 路阻,则必干运飞輓,大兴征讨以通粮道。”
- 11.
往者释义:⒈过去的事。《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墨子·鲁问》:“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唐 韩愈《复志赋》:“往者不可復兮,冀来今之可望。”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九世之深仇未復,十年之胆薪何在!往者不諫,来者可追,愿我国民,从兹勿忘此弥天之耻辱可耳。”⒉过去,从前。《史记·秦本纪》:“秦 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 晋 復彊,夺 秦 河西 地。”《汉书·刘向传》:“往者众臣见异,不务自修,深惟其故,而反晻昧説天,託咎此人。”汉 王符《潜夫论·救边》:“往者 羌 虏背叛,始自 凉 并。”⒊
- 12.
扼喉释义: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要危事》:“臣观其衝要,视其山川,信是 河西 扼喉之地。”宋 邵雍《观七国吟》:“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加以 苏 张 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 13.
携叛释义:亦作“携畔”。背叛。《三国志·吴志·骆统传》:“百姓虚竭……故口腹急,姦心动而携叛多。”《新唐书·忠义传下·袁光廷》:“河西 戍将 袁光廷 为 伊州 刺史,固守歷年,虽游説百绪,终不降,诸下同心无携畔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元昊 反覆小人,其去就不足为两朝重轻,设或携叛,亦是常事。”
- 14.
支计释义:⒈收支会计之事;财用。《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初,魏文帝 置度支尚书,专掌军国支计。”《旧唐书·韦思谦传》:“国家租赋,太半私门。私门则资用有餘,国家则支计不足。”⒉筹划。唐 张九龄《敕河西节度使牛仙客书》:“破虏灭胡,必在此举。卿可火速支计,无失便宜。”《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於支计,不时翦除。”
- 15.
文服释义:⒈谓表面服从。《晋书·甘卓传》:“光武 创业,中国未平,故 隗嚣 断 陇右,竇融 兼 河西,各据一方,鼎足之势,故得文服天子,从容顾望。”《资治通鉴·晋元帝永昌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文服,谓非心服,特以虚文示相服而已。”⒉华美的衣服。唐 元稹《酬乐天寄生衣》诗:“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⒊文官之服。《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公前有大功而委权辞宠,时望美矣。今若顿军关外,文服入朝,此霸主之事也。”
- 16.
文运释义:⒈文学的气运。元 袁桷《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之三:“情寧阐文运,览彼古帝都。”《儒林外史》第一回:“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清史稿·圣祖纪一》:“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⒉指科举应试的运气。《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梁廷栋传》:“文运蹇塞,年逾强仕,不青其衿,而利人济物之志未忘也。”
- 17.
斗绝释义:⒈陡峭峻险。斗,通“陡”。《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 氐 人﹞居於 河池,一名 仇池,方百顷,四面斗絶。”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钟阜 之支陇隐隐而下,今行宫据其平处以临城市,城之前则逼山而斗絶焉。”清 顾炎武《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蛮陬地斗絶,极目天茫茫。”⒉孤悬。《后汉书·窦融传》:“河西 斗絶在 羌胡 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辽东》:“锦州 声援梗阻,必出 石山站 绕 奉天 会城,崎嶇始达。於是 辽阳 斗絶,根本动摇。”⒊犹悬殊
- 18.
昨来释义:近来。 唐 岑参《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 19.
横肆释义:⒈纵放恣肆。 多以形容文笔或书法的气势。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金钱》:“以其思路纷驰而不聚,笔机过纵而难收,其势之不可阻遏者,横肆也,非纯熟也。”清 王筠《菉友肊说》:“金 刻文虽不一,然或横肆,或工巧,或古穆,未有无神采如此者。”⒉专横放肆。《新唐书·杜希全传》:“希全 居 河西 久,颇越法横肆,帝数容掩其短。”《明史·宦官传二·冯保》:“后 保 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 保 口,无敢行者。”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厌恶他的女婿的嚣张横肆,一年到头,总听见他在吵,在出主意,在高谈阔论种种营利的
- 20.
河西释义: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