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隆中 隆中的意思
lóngzhōng

隆中

简体隆中
繁体
拼音lóng zhōng
注音ㄌㄨㄥˊ ㄓ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óng lōng,(1) 盛大,厚,程度深。【组词】:隆冬。隆重(zhòng )。(2) 兴(xīng )盛。【组词】:兴隆。隆盛(shèng )。(3) 高,高起。【组词】:隆起。隆穹。隆准(高鼻梁)。(4) 尊崇。【组词】:隆师。(5) 姓。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基本含义

隆中指的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智慧或计谋。

隆中的意思

隆中 [lóng zhōng]

1. 山名。在湖北省襄阳县西。临汉水。东汉末,诸葛亮隐居于此。

3. 借指诸葛亮。

隆中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临 汉水。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于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亮 家於 南阳 之 邓县,在 襄阳 城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回首旧 隆中,畦壠长薿薿。”

⒉ 借指 诸葛亮。

清 曹寅 《谒文山先生祠》诗:“两间存正气,一脉接 隆中。”


隆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请诸葛亮释义:东汉 末,诸葛亮 隐居 隆中,刘备 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后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柳杞《好年胜景》:“四喜 讲完一段长长的过去,叹息着说:‘请我妈下山,比三请 诸葛亮 还困难咧。’”
    • 2.
      三顾释义:⒈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⒉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 3.
      丹青苑释义:为隆中建筑群之一。
    • 4.
      蓍旧释义: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明 唐顺之《答周约庵中丞书》:“为社稷计,维公辈一二蓍旧,隆中 之业,是有在矣。”
    • 5.
      襄樊释义:市名。 位于湖北省北部,汉丹、焦柳、襄渝铁路在境内交会。人口58万(1997年)。是全省北部交通、经济中心。有古隆中等名胜。
    • 6.
      诸葛亮释义:(181—234)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公元207年刘备三顾其草庐,他对刘备提出逐步统一全国的方略,即所谓《隆中对》,为刘备采纳。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限制豪强势力,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兴修水利,屯田汉中,发展农业生产。对统一开发中国西南地区有所贡献。治事谨慎,善于用兵。有《诸葛亮集》。
    • 7.
      隆中对释义: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的诸葛亮对刘备作治世大计的谋划。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兴汉室、图霸业的方略。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二州,安抚边裔,整顿内政,外结孙权,协力拒曹,待机袭取宛洛,主力出击秦川,进图中原,以求一统,史称“隆中对”。刘备依照这个谋略,建立了与魏吴鼎立的蜀汉政权。
    • 8.
      隆中顾释义:指 刘备 三顾 诸葛亮 于草庐之中事。 明 丁鹤年《自咏》之五:“频繁谁在 隆中 顾,憔悴惟餘泽畔吟。”

隆中(longzh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隆中是什么意思 隆中读音 怎么读 隆中,拼音是lóng zhōng,隆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隆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