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 [qián liáng]
1. 旧时田赋征收的银钱和粮食,也泛指税收。
英[ land tax; taxes on farm lands; ]
2. 旧时指专司会计、钱粮的小吏。
英[ tax collector; ]
钱粮 引证解释
⒈ 钱财和粮食。
引《水浒传》第四四回:“令 穆春、朱富 管收山寨钱粮。”
⒉ 指田赋。旧时田赋,或征收粟帛,或折征银钱,或二者并征,因称。
引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陈恕 为三司使, 真宗 命具中外钱粮大数以闻, 恕 诺而不进。”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今之言赋必曰钱粮。夫钱,钱也;粮,粮也。”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一讲:“从前的旧税法,只是钱粮和关税两种。”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大案至此,并未了结,因为那四十亩地的‘钱粮’还没有个着落。”
⒊ 泛指租税。
引《红楼梦》第五六回:“那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
⒋ 指薪水。
引曹禺 《雷雨》第一幕:“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受人家的管。”
老舍 《茶馆》第一幕:“姓 谭 的,还有那个 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
⒌ 迷信用品。指冥钱。
引《红楼梦》第八十回:“吉时已到,请 宝玉 出去奠酒,焚化钱粮,散福。”
国语词典
钱粮 [qián liáng]
⒈ 田赋的通称。古以米谷或代金缴纳田地赋税,故称田赋为「钱粮」。
引《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
《儒林外史·第五回》:「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
近赋税
钱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忙释义: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大宪惧州县之滋事,知催科之不效,遂有展缓上忙之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今年上半年,这里 沂州 一带起蝗虫,把大麦、小麦吃个乾浄,各县的县官非但不理,还要徵收上忙钱粮呢。”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 2.
下寮释义:同“下僚”。唐 陈子昂《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今战士留滞於外府,军吏咨嗟於下寮。”《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杨修 ﹞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
- 3.
串票释义:旧时缴纳钱粮的收据。 一般为一式两联或三联,故名。
- 4.
买放释义:谓暗中行贿,多领官府放赈的钱粮。
- 5.
任内释义:指任职期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自前官任内应徵钱粮,俱要逐年磨对清白。”何香凝《回忆廖仲恺》:“仲恺 在农工部长任内,经常和农工群众接触。”
- 6.
倒箱释义:旧时官府把催征钱粮的串票全数发出叫做“倒箱”。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之二:“向来办灾若干分,即徵银若干分,今则年年办灾,年年倒箱,能徵若干,惟力是视。”
- 7.
倾家荡産释义:亦作“倾家败產”。谓丧失全部家产。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互市钱粮委官支使,已经开除明白,復行追赔,致令各官倾家荡产。”清 昭槤《啸亭杂录·关税》:“以正额亏缺为名,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红楼梦》第四八回:“为这点小事弄的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老舍《神拳》第一幕:“官司不能打!输赢全得倾家荡产。”孙犁《白洋淀纪事·游击生活一星期》:“你见到过因为遭横祸而倾家败产的人家么?”
- 8.
假传圣旨释义:⒈假传皇帝的旨意。清 李玉《清忠谱·闹诏》:“今日是 魏太监 假传圣旨,杀害忠良。”《括苍山恩仇记》第九回:“咸丰 元年,青浦县 知县 余龙光 看见当年的收成稍为好了一点儿,想趁机捞一票,就假传圣旨,征收已经豁免的 道光 三十年以前灾年中的那份儿钱粮。”⒉指伪传上级的命令。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 郭沫若 的命令搜查书店。”
- 9.
催徵释义:催促征收田赋租税。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兰、镇寧、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 10.
催粮释义:催缴钱粮。
- 11.
催钱释义:催索钱粮。
- 12.
催首释义:亦称“催头”。 封建社会中官府指定摧征钱粮的人。倘不能催促欠户如限缴清,催首要受追比,因此而家破人亡者,亦所在多有。
- 13.
关送释义:谓行文送达。宋 李纲《与赵相公书》:“某昨具奏,乞元置安抚制置大使,司军马钱粮之半。蒙朝廷关送都督行府。”《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望令讲读官,自今各以日得圣语关送修注官,仍请因今所御殿,名曰《祥曦记注》。”
- 14.
册书释义:⒈史册,史籍。⒉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⒊指一般诏书。⒋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 15.
册籍释义:⒈名册。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 英 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⒉记事记帐的簿册。 明 陆深 《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时 胡俊 已是招降了兄弟 胡显 ,将 东川 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 方苞 《<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 16.
出剩释义:⒈见“出剩”。 ⒉亦作“出賸”。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七年》:“江西 诸路州军体例,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清 姚莹《寸阴丛录·赋税加耗》:“国家钱粮加耗,其来已久,往时谓之出賸,犹今关榷之称盈餘也。”
- 17.
勾考释义:检查考核。《宋史·高宗纪六》:“﹝ 绍兴 十一年十二月﹞癸酉,命尚书省置籍,勾考诸路滞狱。”《元史·世祖纪》:“己未,遣 要束木 勾考 荆湖 行省钱粮。”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考工记》乃制度式样册子,上令士大夫习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
- 18.
十字库释义:指 明 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 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明 沉德符《野获编·詹李二谏官》:“隆庆 三年,御史 詹咫亭 请覈内官监十字库钱粮,为内监所譖,廷杖削籍。”参阅 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
- 19.
升科释义:⒈登科,及第。 唐 贾岛《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诗:“同日昇科士,谁同膝下荣?”⒉明 清 定制谓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税条例征收钱粮。科,科税。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四:“苟可修復故道,不妨动众劳民,万一不可,亦藉升科补之。”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则歷任州县升科,以达于户部矣。”章炳麟《代议然否论》:“而 新疆 与东三省,其陇亩往往未升科,纵升科亦必不能过 辰 沅。”
- 20.
印票释义:旧时官方颁发的券证。《清会典事例·户部·给印票执照》:“雍正 十三年定:凡八旗在京官员兵丁閒散另住户下人等,均令该佐领给与印票,开明各年貌家口,以备街道步军尉查验。”《清史稿·食货志一》:“乾隆 二十八年,定各省棚民单身赁垦者,令於原籍州县领给印票,并有亲族保领,方准租种安插。”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有能急公将本年钱粮完半者,本县给与印票,免今年杂差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