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坑儒 坑儒的意思
kēng

坑儒

简体坑儒
繁体
拼音kēng rú
注音ㄎㄥ ㄖ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ēng,(1) 洼下去的地方。【组词】:坑洼。火坑(喻悲惨的生活环境)。(2) 把人活埋。【组词】:坑杀。焚书坑儒。(3)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组词】:坑害。坑骗。(4) 地洞。

rú,(1) 指读书人。【组词】: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组词】: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3) 同“懦”,懦弱。

基本含义

指挖掘、陷害儒学者或有学问的人。

坑儒的意思

坑儒 [kēng rú]

1. 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坑儒 引证解释

⒈ 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汉 王充 《论衡·死伪》:“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

⒉ 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

《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 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温汤 西南三里有 马谷,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传以为 秦 阬儒处也。”
《后汉书·申屠传》:“昔 战国 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阬儒烧书之祸。”


国语词典

坑儒 [kēng rú]

⒈ 活埋儒生。

汉·孔安国〈书经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坑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2.
      坑儒释义:⒈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汉 王充《论衡·死伪》:“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⒉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温汤 西
    • 3.
      坑焚释义: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4.
      壁中书释义:亦称“壁书”。 亦称“壁经”。汉 代发现于 孔子 宅壁中藏书。近人认为这些书是 战国 时的写本,至 秦始皇 焚书坑儒时,孔子 八世孙 孔鲋(或谓 鲋 弟 腾)藏入壁中的。
    • 5.
      愍儒乡释义: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阬术士”张守节 正义。
    • 6.
      明经释义:⒈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更生 年少於 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秦 坑儒士,伏生 隐焉。”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⒉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
    • 7.
      灭学释义:消灭学术。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8.
      焚书坑儒释义: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 9.
      焚典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10.
      焚坑释义:见“焚书坑儒”。
    • 11.
      焚阬释义: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喻残毁文明。
    • 12.
      燔书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同“焚书坑儒”。
    • 13.
      燔书阬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14.
      硎谷释义:坑谷。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
    • 15.
      祖龙之虐释义: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 16.
      祖龙一炬释义: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
    • 17.
      秦坑释义:指 秦始皇 坑儒事。
    • 18.
      秦始皇释义:(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镇压儒生以古非今的活动;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进步作用。

坑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2.
      坑儒释义:⒈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汉 王充《论衡·死伪》:“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⒉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温汤 西
    • 3.
      坑焚释义: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4.
      壁中书释义:亦称“壁书”。 亦称“壁经”。汉 代发现于 孔子 宅壁中藏书。近人认为这些书是 战国 时的写本,至 秦始皇 焚书坑儒时,孔子 八世孙 孔鲋(或谓 鲋 弟 腾)藏入壁中的。
    • 5.
      愍儒乡释义: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阬术士”张守节 正义。
    • 6.
      明经释义:⒈通晓经术。《汉书·刘向传》:“更生 年少於 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 更生 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以明经为 秦 博士。秦 坑儒士,伏生 隐焉。”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夏侯胜 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⒉汉 代以明经射策取士。隋炀帝 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 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今请杂取前代之制,立明经一
    • 7.
      灭学释义:消灭学术。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 8.
      焚书坑儒释义: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另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不属于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私自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的以吏为师。次年,查出犯禁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杀于咸阳。历 史上把这两件事叫做焚书坑儒。
    • 9.
      焚典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10.
      焚坑释义:见“焚书坑儒”。
    • 11.
      焚阬释义: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喻残毁文明。
    • 12.
      燔书坑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同“焚书坑儒”。
    • 13.
      燔书阬儒释义: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 14.
      硎谷释义:坑谷。相传为 秦始皇 坑儒之处。
    • 15.
      祖龙之虐释义: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 16.
      祖龙一炬释义: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
    • 17.
      秦坑释义:指 秦始皇 坑儒事。
    • 18.
      秦始皇释义:(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镇压儒生以古非今的活动;颁布法令,按亩征税;统一法律、货币、车轨、度量衡和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进步作用。

坑儒造句

1.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2.卖国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杀害爱国学子。

3.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4.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5.卖国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杀害爱国青年。

坑儒(kengr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坑儒是什么意思 坑儒读音 怎么读 坑儒,拼音是kēng rú,坑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坑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