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席 [bì xí]
1. 离开座位说话,以示尊敬:避席再拜。
避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避廗”。
⒉ 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
引《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 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廗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
李善 注:“《孝经》曰:‘ 曾子 避席。’廗与席古字通。”
《汉书·灌夫传》:“已 婴 为寿,独故人避席,餘半膝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珠利耶国》:“於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
《三国演义》第四回:“允 避席问曰:‘ 孟德 有何高见?’”
⒊ 指让席,以示敬意。
引《庄子·盗跖》:“謁者復通, 盗跖 曰:‘使来前!’ 孔子 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 盗跖。”
⒋ 泛指离席。
引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偎映,拥炉火以观焉。”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觴客未毕,勿避席而起。”
⒌ 指逃席。
引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一折:“主人, 让 闻我主索地, 赵君 避席,主人反欲见伐。”
⒍ 犹离职。
引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永悟侍者》:“悟 曰:‘事既彰露,彼不宜復留。’遂遣出院。未几, 悟 亦避席,与之姪过 南康。”
⒎ 回避,避退。
引宋 洪迈 《夷坚志补·凤翔道上石》:“两屏相对,列于便殿燕几,他珍器百种皆避席。”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花面冲场,正生避席,非关倒置梨园,祇为从来雅尚。”
国语词典
避席 [bì xí]
⒈ 古人席地而坐,为表示对某人尊敬,离坐而起,称为「避席」。
引《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曹操避席曰:『闻名久矣!幸得于此相见。』」
避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2.
免席释义:犹避席。离开座位,以示恭敬。
- 3.
捧手释义:拱手。表示敬意。《文选·班固<东都赋>》:“捧手欲辞。”李善 注引《孔子三朝记》:“孔子 受业而有疑,捧手问之,不当避席。”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丧家)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唐 张继《送张中丞归使幕》诗:“满臺簪白笔,捧手恋清辉。”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 启超 ﹞行年十七,始获捧手於 南海 康先生 之门。”亦用以形容无所事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天启圣聪》:“时次揆 归德 代为政,羣贤辐輳其门。末相 山阴,捧手受成而已。”
- 4.
炀者释义:灶下烧火的人。《庄子·寓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疏:“燃火者不敢当灶。”陆德明 释文:“煬,炊也。”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煬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 5.
烛影斧声释义:宋太祖 去世之前,太宗 入宫的一段传说。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 开封王,即 太宗 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 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 太宗 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 太宗 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 明 柯维骐《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后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 太宗 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明 程敏政《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明 张燧《千百年眼·烛影斧声》:“艺祖 舍子立弟,亙古
- 6.
自陈释义:自己陈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 使人遗 非 药,使自杀。韩非 欲自陈,不得见。”汉 应瑒《百一诗》之一:“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宋史·赵景纬传》:“公田派买不均之敝,听民自陈,随宜通变,以安田里之生。”《清史稿·世祖纪》:“壬辰,尚书 刘昌 自陈年老,致仕。”
- 7.
萧曹避席释义: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 8.
解验释义:⒈理解验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⒉解送与验收。清 钱谦益《孙公行状》:“公当关之功益著,所指冒没赏功银三十万者,只二十万,收支解验,簿牒井然,不能以錙銖点。”
- 9.
辟席释义:避席,离开座位。表示尊敬。
- 10.
避坐释义:犹避席。
- 11.
避廗释义:见“ 避席 ”。
- 12.
避竈释义:亦作“避灶”。避人而不当灶。《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疏:“然火之人,不敢当灶。”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子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 13.
避酒释义:谓在宴会中因怕劝酒而避席。
- 14.
雕胡释义:⒈茭白子实,即苽米。煮熟为雕胡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卑溼则生藏莨蒹葭,东蔷雕胡。”司马贞 索隐:“雕胡,案谓菰米。”宋 陆游《村饮示邻曲》诗:“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清 赵翼《宴集九峰园》诗:“烹鲜斫鱠炊雕胡,主人称觴客避席。”⒉指茭白。唐 皮日休《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诗:“怪来昨日休持鉢,一尺雕胡似掌齐。”⒊彫胡:菰米。六谷之一。战国 楚 宋玉《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西京杂记》卷一:“太液池 边皆是彫胡、紫蘀、緑节之类。菰之有米者,
- 15.
香尖释义:旧指妓女的小鞋。明 沉德符《野获编·妓女·妓鞋行酒》:“元 杨铁崖 好以妓鞋纤小者行酒,此亦用 宋 人例。而 倪元镇 以为秽,每见之輙大怒避席去…… 元镇 洁癖,固宜有此。晚年受 张士诚 粪渍之酷,可似引满香尖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