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 [huáng guān]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英[ hat worn by a Taoist priest; ]
2. 用以指代道人。
例入华山为黄冠。——明·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英[ Taoist priest; ]
黄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箬帽之类。蜡祭时戴之。
引《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郑玄 注:“言祭以息民,服像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
孔颖达 疏:“黄冠是季秋之后草色之服。”
后即借指农夫野老之服。 南朝 宋 鲍照 《园葵赋》:“主人拂黄冠,拭藜杖,布蔬种,平圻壤。”
钱振伦 注:“《礼记》:‘黄冠,草服也。’”
⒉ 道士之冠。亦借指道士。
引唐 唐求 《题青城山范贤观》诗:“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
宋 陆游 《书喜》诗:“挂冠更作黄冠计,多事常嫌 贺季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黄冠緇徒,恣为妖妄,不力攻之,不貽患於世道乎?”
林学衡 《东樊山》诗:“便着黄冠思入道,可容白袷坐论文。”
⒊ 指黄冠体。
引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曲之传远而所著又伙者……厥有黄冠、草堂、楚江、骚人诸体。”
国语词典
黄冠 [huáng guān]
⒈ 用草编成的斗笠,为农夫所戴。
引《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⒉ 道士所戴的帽子。后指道士。
引唐·唐求〈题青城山范贤观〉诗:「数里缘山不厌难,为 寻真诀问黄冠。」
黄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佐郡释义:协理州郡政务。指任州郡的司马、通判等职。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佐郡 浙江 西,病闲絶趋驰。”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犹蒙圣慈,曲赐容贷,尚加禄食,出佐 潯阳 ……岂意天慈,忽加詔命:特从佐郡,宠授专城。”宋 陆游《上二府乞宫祠启》:“白首而困下吏,久安佐郡之卑;黄冠而归故乡,輒冀奉祠之乐。”明 何景明《送卫进士推武昌》诗:“少年佐郡 楚 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 2.
女冠释义:亦称“女黄冠”。女道土。
- 3.
德士释义:宋 温州 人 林灵素,少从浮屠学,苦其师打骂,改当道士。后以方术为 宋徽宗 所宠,“欲废释氏以逞前憾”,请改僧为德士。徽宗 采纳其建议,遂于 宣和 元年正月下诏废佛。宋 费衮《梁溪漫志·改德士颂》:“宣和 庚子,改僧为德士,一时浮屠有以违命被罪者。”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政和 间,林灵素 主张道教,建议以僧为德士,使加冠巾,其意以释氏为出其下耳。临川 饶德操,时弃儒为僧,作《德士颂》四首。其一云:‘德士旧来称进士,黄冠初不异儒冠。种种是名名是假,世人谁不被名谩。’”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
- 4.
息飨释义:谓年终农事既毕,举行蜡祭,饮宴老人,祭享神明。《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李善 注:“《礼记》曰: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黄衣黄冠,息田夫也。”
- 5.
杉鷄释义:亦作“杉鸡”。 鸟名。《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 三国 吴 沉莹《临海异物志》:“杉鸡,黄冠青绥,常在杉树下,头上有长黄毛,头及颊正青如垂緌。”唐 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杉鷄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宋 谢翱《故园秋日曲》之二:“茅茨竹外烟火青,杉鷄啁唽向田鸣。”
- 6.
田夫释义:农夫。《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唐 王驾《夏雨》诗:“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苏曼殊《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旧病新瘥,於田亩间尽日与田夫閒话。”
- 7.
白袷释义:⒈白色夹衣。 《世说新语·雅量》“顾和 始为 扬州 从事”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语林》:“周侯 饮酒已醉,箸白袷,凭两人来诣丞相。”唐 李商隐《楚泽》诗:“白袷经年卷,西来及早寒。”⒉旧时平民的服装。亦借指无功名的士人。清 金农《寄赠于三郎中山居》诗之一:“身离束缚卸犀围,白袷披时少是非。”林学衡《柬樊山》诗:“便著黄冠思入道,可容白袷坐论文。”⒊白色圆领。亦指有白色圆领的外衣。唐 李贺《染丝上春机》诗:“彩线结茸背复迭,白袷玉郎寄 桃叶。”王琦 汇解:“袷有二音,亦有二义。作夹音读者为复衣……作劫音
- 8.
碧丝释义:染青绿色的蚕丝。多用以形容初生细草或青年女子的头发。唐 李白《春思》诗:“燕 草如碧丝,秦 桑低緑枝。”瞿蜕园 朱金城 校注引 萧士贇 曰:“燕 北地寒,生草迟,当 秦 地柔桑低緑之时,燕 草方生。”清 钱陈群《小尼姑下山》诗:“三寸黄冠綰碧丝,装成十六女沙弥。”
- 9.
神迁释义:谓死亡。 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知 眉娘 不愿住禁中,遂度以黄冠,放归 南海,仍赐号曰‘逍遥’。及后神迁,香气满室。”唐《隆阐法师碑》:“以 大足 元年十月廿二日神迁,春秋六十有二。”
- 10.
紫绶释义:⒈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唐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空谈霸王略,紫綬不挂身。”明 何景明《送顾汝成》诗:“十年垂紫綬,万里为苍生。”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潘太守诗》:“黄冠紫綬都如梦,红树青霜饯此行。”⒉即紫薇。唐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郡斋对紫薇花》:“明丽碧天霞,丰茸紫綬花。”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花卉·紫薇》:“紫綬花,按谓紫薇也。”参见“紫微”。
- 11.
缁黄释义: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
- 12.
鍊度释义:道士祈神超度亡魂的一种法事。宋 陆游《放翁家训》:“黄冠辈见僧获利,从而效之,送魂登天,代天肆赦,鼎釜油煎,谓之鍊度……可笑甚多,尤无足议。”
- 13.
食柏释义:服食柏树叶实。传说可以延年成仙。《太平御览》卷九五四引 汉 刘向《列仙传》:“赤须子 好食栢实,齿落更生。”又《太平广记》卷三五引《化源记》:柏叶仙人 田鸾 求长生术,入 华山,“见黄冠自山而出。鸞 遂礼謁,祈问隐诀。黄冠举头指栢树示之曰:‘此即长生药也。’”田鸾 乃取柏叶晒干为末服之。隐居于 嵩阳,活至一百二十三岁,“无疾而终,顏色不改,盖尸解也。”“临终异香满室,空中闻音乐声,及造仙都赴仙约耳。”后遂以“食柏”表示修仙学道者的生活。元 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弃》:“啮雪吞毡,苏卿 犹健;餐松食柏,到做得
- 14.
黄冠释义:⒈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⒉用以指代道人。⒊范君为黄冠矣。
- 15.
黄冠草履释义: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 16.
黄冠野服释义: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 17.
黄缁释义:指道士和僧人。 道士戴黄冠,僧人穿缁衣。
- 18.
黄衣释义:黄色的衣服。 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黄冠”。《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