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通 [míng tōng]
1. 感通神明。
冥通 引证解释
⒈ 感通神明。
引《陈书·徐陵传》:“夫一言所感,凝暉照於 鲁阳 ;一志冥通,飞泉涌於 疏勒。”
冥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声释义:低声。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谢公(谢安)熟视 殷(殷顗)曰:‘阿巢 故似 镇西。’於是 庾(庾恒)下声语曰:‘定何似?’”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子良 又问:‘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帅曰:‘下声!傍人闻。’”
- 2.
假葬释义:亦作“假塟”。谓暂时浅埋以待改葬。《三国志·魏志·曹休传》:“休 年十餘岁,丧父,独与一客担丧假葬。”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天监 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清 顾炎武《日知录·假葬》:“晋武帝 太康 中,前太子洗马 郄詵,寄止卫国文学讲堂十餘年,母亡,不致丧归,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谓之假葬。”清 袁枚《随园随笔·典礼》:“《仪礼·士丧礼》之‘肂’即假塟也,谓先掘地揜棺使人不见也。然三月而塟,则殊亦不久。”
- 3.
尸宅释义:指躯壳,肉体。 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二:“我尝学道於 嵩 南八十餘年,蒙得神芝服之而化。虽得神涉仙阶而尸宅无寄,今犹在 嵩 南石室中。”
- 4.
徵召释义: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蒙朝庭徵召去了。”叶圣陶《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 5.
晚叶释义:⒈晚年。 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世为胄族,江 左有闻,晚叶彫流,沦胥以瘁。”⒉老叶。唐 王勃《秋日宴洛阳序》:“菊照新花,泛轻香於远次;荷凋晚叶,翻翠影於长波。”唐 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诗:“晚叶低众色,溼云带残暑。”
- 6.
沈滞释义:⒈亦作“沉滞”。 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⒉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⒊指仕宦久不迁升。汉 王充《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三国 魏 曹操《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
- 7.
灵圣释义:⒈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后汉书·西域传论》:“其国(身毒)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然斯胜地,灵圣所止,躡迹钦风,忘其灾祸。”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浄扮小龙上诗云]堂堂作灵圣,小鬼害劳病。身边没阴人,就死也乾浄。”⒉神异的灵应。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然汝有灵圣,使我见汝生平之面。若无神灵,从兹而别。”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高唐 梦苦难成
- 8.
申延释义:延长。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子良 又问:‘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梁书·殷钧传》:“谨当循復圣言,思自补续,如脱申延,实由亭造。”《南史·刘霁传》:“母 明氏 寝疾,霽 年已五十,衣不解带者七旬……夜中感梦,见一僧谓曰:‘夫人算尽,君精诚篤志,当相为申延。’后六十餘日乃亡。”
- 9.
疲瘦释义:疲乏而瘦弱。《北齐书·陈元康传》:“从 高祖 破 周文帝 於 邙山,大会诸将议进退之策,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去岁十月至其今年三月,恒菜食,既辛苦疲瘦,姨母更劝令渐进,裁少少而已。”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如疲瘦老残、不堪应差者,退令买补,不得草率交收,自貽赔累。”
- 10.
角家释义:即风角家。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子良(周子良)本欲以甲午年迎父柩出,西事不果,周 事角家,过此未申酉岁,乃更议。”黄生《义府·<冥通记>》:“角家,谓风角家也。《后汉·郎顗传》注:‘风角,占四方四隅之风,以断吉凶也。卜葬法,有方隅时日禁忌。’周 信其术。故云:‘过未申酉岁,乃更议。’”参见“风角”。
- 11.
超进释义:⒈谓达到高超精进的境界。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既始受学,未能超进。”《云笈七籤》卷四三:“识解超进,神气坚明,业行无倦,兼济可期。”⒉破格晋升。宋 叶适《辞免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臣子年耄而食贫,上所矜閔,则为之改祠赋禄,所以示恩也。至於超进职名,宠光荣耀,将以为劝,则非德进而业广,不在兹选。”
- 12.
阙逸释义:亦作“闕佚”。 亦作“闕軼”。残缺散失。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三:“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元 赵穆《<归潜志>跋》:“辽 金 之间殆数百年,太史宜有论载,而旧闻闕逸,后有述者,可无考订於斯邪?”清 顾炎武《日知录·王》:“至 驪山 之祸,先王之诗,率已闕軼。”清 卢见曾《<封氏闻见记>序》:“寻《唐书·艺文志》、《晁氏读书志》并云五卷,今所传乃十卷,翻有闕佚,则似展转相録而失其本真耳。”
- 13.
风期释义:⒈犹风信。南朝 梁 任昉《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隋 虞世基《秋日赠王中舍》诗:“伊昔风期早,金兰信为宝。”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仇兆鳌 注:“风期,恐是言风信。”⒉风度品格。《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世说新语·言语》“贫道重其神骏”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支道林 ﹞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⒊犹友谊、情谊。唐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倾意气於一言,缔风期於千祀。”宋 司马光《河上督役怀器
- 14.
鲜浄释义:亦作“鲜凈”。新鲜洁净。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容质鲜浄,不异於生。”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李嶷》:“嶷 诗鲜浄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敦煌变文集·燕子赋》:“见他宅舍鲜净,便即兀自占着。”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
- 15.
麤屋释义:简陋的房子。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虽建三间麤屋,经时未毕,入此年十月便密自成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