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ú,(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组词】:虎符。符信。符节。(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组词】:符号。音符。(3) 相合。【组词】:符合。言行相符。(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组词】:符咒。护身符。(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组词】: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6)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敕命文书;公文。
3. 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⒈ 敕命文书;公文。 《南史·宋始兴王濬传》:“伪司隶校尉 殷冲、丹阳 尹 尹弘 并赐死。
引冲 为 劭 草立符文,又妃叔父。”
《元典章·朝纲一·庶务》:“至元 十年六月, 彰德路 承奉中书户部符文。”
⒉ 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引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昔 吴 世有 介象 者,能读符文,知误之与否。有人试取治百病杂符及诸厌劾符去其题籤以示 象,皆一一据名之。”
《云笈七籤》卷五七:“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