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京梦华录释义:笔记。宋代孟元老作。十卷。为作者晚年追忆北宋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盛之作。备载国家庆典、民间琐事,举凡城市规模、经济状况、市民文化亦悉有记录。其中有关北宋典章制度与戏曲、小说的资料尤为后人重视。
- 2.
六街释义:⒈唐 京都 长安 的六条中心大街。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中书舍人 韦元 徼巡六街。”胡三省 注:“长安 城中左、右六街,金吾街使主之;左、右金吾将军掌昼夜巡警之法,以执御非违。”唐 司空图《省试》诗:“閒繫 长安 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北宋 汴京 也有六街。《宋史·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詔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廩给,使传呼备盗。”宋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六街禁夜犹未去,童僕窃讶吾儕痴。”⒉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前蜀 韦庄《秋霁晚景》诗:“秋
- 3.
凝祥池释义:池名。宋 大中祥符 年间建成,在 汴京(今 开封 市)城南 会灵观。池内盛产芡实。宋 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诗:“六月京师暑雨多,夜夜南风吹芡觜。凝祥池 锁 会灵园,僕射荒陂安可拟!”
- 4.
北宋释义: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 5.
卧牛城释义: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先是术者言京城如卧牛,贼至必击,善利、宣化、通津 三门,善利门 其首也,宣化门 其项也,通津门 在 善利 宣化 之间,而此三门者贼必攻之地。后如其言。”后因以“卧牛城”称 宋 代 汴京(开封)城。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欲寻那四百年兴龙地,除是这八十里 卧牛城。”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空指着 卧牛城 内富人家。”
- 6.
土市子释义:宋 代 汴京(今 河南 开封)市街名。位于内城。南渡前,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后亦以泛指闹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潘楼 东去 十字街,谓之 土市子,又谓之 竹竿市。”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三折:“恰离了招商打火店儿门,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又称“土市”。宋 范成大《市街》诗:“梳行 讹杂马行杂,药市 萧骚 土市 寒。”
- 7.
大相国寺释义:在今 河南 开封 市。本 北齐 大建国寺,天保 六年建,后废。唐 为 歙州 司马 郑审 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 以旧封 相王,赐额改名 相国寺。宋 至道 二年重建,题名 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 时相继重修。明 末为河沙淤没。清 顺治 重建,乾隆 重修,题名 古汴名蓝。参阅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 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 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 8.
官窑释义:宋代名窑。有北宋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之分。官窑所烧青瓷,是南宋瓷器中的上品。
- 9.
市易法释义: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宋神宗 熙宁 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 汴京 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 元丰 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 10.
李师师释义:宋 代 汴京 名妓。相传其幼年曾为尼,俗称佛弟子为师,故名。名士 周邦彦 多与来往。宋徽宗 曾微服屡访其居,后入宫封为 瀛国夫人,靖康 后流落南方。宋 张端义《贵耳集》卷下:“道君 幸 李师师 家,偶 周邦彦 先在,焉知 道君 至,遂匿於牀下。”《宣和遗事》前集:“李师师 见 贾奕 气倒,则得傍前急救。须臾甦醒。”
- 11.
栏门释义:⒈北宋 汴京 娶妇的风俗之一。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栏门。”⒉栅栏门。萧红《生死场》十二:“还没走出栏门,他们就调笑那个女人。”
- 12.
梁园释义:⒈即 梁苑。西汉 梁孝王 的 东苑。唐 韦应物《送李十四山东游》诗:“梁 楚 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立马望东道,白云满 梁园。”明 沉受先《三元记·祝寿》:“嘆 金谷、梁园,多少繁华一梦中。”清 顾炎武《梁园》诗:“梁园 词赋想遗音,雕繢风流遂至今。”章炳麟《梁园客》诗:“闻道 梁园 客最豪,山中 谷永 太萧条。”参见“梁苑”。⒉借指皇室的宅第园林。唐 魏元忠《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 梁园。”唐 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梁园 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⒊指 汴京。今 河南
- 13.
楚汉释义:⒈指 秦 汉 之际,项羽、刘邦 分据称王的两个政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 汉 久相持不决……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唐 杜甫《园人送瓜》诗:“东陵 跡芜絶,楚 汉 休征讨。”明 高启《赠李外史》诗:“我闻 安期 古策士,亲见 楚 汉 争雌雄。”清 陈维崧《满江红·汴京怀古》词:“汜水 敖仓,是 楚 汉 提戈边界。”⒉指 楚 地 汉水 之滨。唐 李白《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少年落魄 楚 汉 间,风尘萧瑟多苦颜。”王琦 注:“楚,战国 时 楚王 所据之地。汉,汉水 之滨。”
- 14.
樊楼释义:⒈宋 代 东京(开封)的大酒楼,又称 白矾楼。楼高三层,五楼相向,各有飞桥相通,华丽壮伟,日常顾客常在千人以上。宋 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之十七:“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 樊楼。”《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将及半晌,见座酒楼,好不高峻!乃是有名的 樊楼。”清 赵翼《西湖咏古》之四:“三竺 峯峦非 艮岳,两隄灯火似 樊楼。”⒉为酒楼的泛称。清 钱谦益《金陵杂题》诗之一:“淡粉轻烟佳丽名,开天营建记都城。而今也入烟花部,灯火樊楼似 汴京。”李光《集诗述感》:“一骑樊楼日暮时,风尘无路去何之。”
- 15.
正奏释义:古代科举考试中选而正式奏请朝廷批准。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三:“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举,取士之法合以省试正奏第一名当之。”《宋史·选举志二》:“是岁,始定依 汴京 旧制,正奏及特恩分两日唱名。”《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经明行修进士及该特奏而预正奏者,定著於令,遂升一甲。”
- 16.
正阳门释义:⒈宋 代 汴京 宫城门名。即 宣德门。明道 元年改名 正阳门。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你向 正阳门 改嫁的倒荣华。”⒉今 北京 前门。元 大都 之 丽正门,明 正统 年间改称 正阳门,为 北京 内城之正南门。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正阳门,掌门官一员,管事官数十员,带管外罗城南面居中 永定门。”
- 17.
汴京释义:五代 梁、晋、汉、周 以及 北宋 的都城。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有老太监认得他是 汴京 樊楼 下住的 宋五嫂,善煮鱼羹。”清 丘逢甲《牡丹诗》之十一:“汴京 纳土説 钱王,陌上看花兴未忘。”
- 18.
汴京大学释义:出现在小说《此间的少年》里虚拟的大学,按照江南的大学教育背景来说,汴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的意思。
- 19.
汴梁释义:河南开封的古称。开封在战国时为魏都,称大梁。隋、唐在此置州,因临汴水,故名汴州。北宋曾定都于此,称汴京。元时设汴梁路,为汴梁路治所,遂称汴梁。明以后改称开封府。
- 20.
澶渊之盟释义:北宋与辽在澶渊订立和约的事件。1004年辽军南下攻宋,进逼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宰相寇准力主抵抗,军民奋勇御敌,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射死辽帅,击败辽军。辽提出议和。宋真宗赵恒急于求和,借口“屈己安民”,在澶州与辽订立议和条约,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