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 [diǎn wǔ]
1. “司马”的隐语。《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语次,因书版示立'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司马昭)果崩。”晋帝姓司马氏,后因以“典午”指晋朝。
3. “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典午 引证解释
⒈ “司马”的隐语。
引《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 司马昭 )果崩。”
晋 帝姓 司马 氏,后因以“典午”指 晋 朝。 《晋书·安帝恭帝纪论》:“是以 宋高 非典午之臣, 孙恩 岂金行之寇。”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当涂为 魏,典午为 晋,世率知之,而意义出处,或未明了。案……典,司也;午,马也。”
柳亚子 《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
⒉ “司马”的隐语。指司马之官职。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
唐 颜真卿 《鲜于公神道碑铭》:“邵阳 典午, 汉阳 紆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宋文安公 《自禁庭謫鄜畤》诗云:‘九月一日奉急宣,连忙趋至閤门前。忽为典午知何罪,謫向 鄜州 更憮然!’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典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卯金刀释义:谓刘姓。 《汉书·王莽传中》:“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后汉书·孔融传》:“我大圣之后,而见灭於 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宋 黄庭坚《宿旧彭泽怀陶令》诗:“司马 寒如灰,礼乐卯金刀。”亦省作“卯金”。《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讖记曰:‘刘秀 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李贤 注:“卯金,‘刘’字也。”宋 王安石《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古来帝王姓氏上应图讖,如 汉 号卯金,晋 称典午。”
- 2.
月酉释义:建酉之月。 指旧历八月。《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咸熙 二年夏,巴郡 文立 从 洛阳 还 蜀,过见 周。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果崩。”参见“月建”。
- 3.
横槊释义:⒈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南齐书·垣荣祖传》:“若 曹操、曹丕 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於天下可不负饮食矣。”宋 辛弃疾《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餘事。”明 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横槊翩翩,年来竹枝长不按,蛇已变龙看,男儿真不凡。”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诗:“莫笑过江典午鯽,岂无横槊 建安 才。”⒉形容气概豪迈。明 文徵明《夜坐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用世已销横槊气,谋身未办买山钱。”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 彭而述 ﹞诗多军中之作。如‘战垒荒城 蒙 段 外
- 4.
气丧释义:犹言泄气,沮丧。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虬髯客》:“客见之。默居末坐,气丧心死。饮数杯,招 靖 谓曰:‘此真天子也。’”宋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诗:“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郭沫若《蜩螗集·颂苏联红军》:“三年执政后的嗜杀狂已经是头垂而气丧。”
- 5.
生识释义:⒈预见,先见。 宋 袁世弼《谒吴大帝庙》诗:“长沙 兆生识,典午赖餘风。”⒉生灵;百姓。唐 元结《广德二年贺赦表》:“陛下以慈惠驭兆庶,以谦让化天下,凡所赦宥,皆允人望,凡所敦劝,皆合大经。生识之类,不胜大幸。”
- 6.
笠毂释义:⒈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 《左传·宣公四年》:“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贯笠轂。”杜预 注:“兵车无盖,尊者则边人执笠,依轂而立,以御寒暑,名曰笠轂。此言箭过车辕及王之盖。”⒉借指兵车。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居笠轂而掌兵,出 兰池 而典午。”
- 7.
重三释义:⒈即重卦。两个三爻的单卦相重。《京氏易传》卷下:“重三成六,能事毕矣。”参见“重卦”。⒉即上巳。指农历三月初三日。唐 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宋 陆游《上巳》诗:“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明 胡震亨《唐音癸籤·诂笺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则三月三日亦宜曰重三也。”清 赵翼《金二雅绘禊游图》诗:“重三从此增故事,不数典午 永和 时。”参见“上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