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规定 规定的意思
guīdìng

规定

简体规定
繁体規定
拼音guī dìng
注音ㄍㄨㄟ ㄉ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ī,(1) 画圆等的仪器。【组词】:圆规。两脚规。(2) 法则,章程,标准。【组词】:规则。法规。常规。清规戒律。(3) 格局,范围。【组词】:规模。(4) 相劝。【组词】:规尽力。规谏。规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规勉。(5) 谋划。【组词】:规划。规约。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基本含义

指明、确定事物的标准或规则,使其成为普遍适用的准则。

规定的意思

规定 [guī dìng]

1. 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如在合同、条约、契约、遗嘱、法律中)

他在遗嘱里规定,他的儿子们都得学手艺。

[ stipulate; ]

2. 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装在套子里的人》

[ prescribe; stipulate; institute; ]

3. 预先制定的规则。

关于奖金如何发放,上级最近有新的规定。

[ stipulation; prescription; formulation; ]

规定 引证解释

⒈ 决定。谓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构成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四节:“社会经济的性质,不仅规定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又规定了革命的动力。”

⒉ 泛指定出具体要求。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规定了这样的步骤的。”

⒊ 事先对某一事物所作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如:必须按期完成任务,同时又必须符合质量规定


国语词典

规定 [guī dìng]

⒈ 制定规则,作为行为的规范。

如:「老师规定上课不可吵闹。」

划定 规矩 规则

⒉ 法律上指预先制定规则。


规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划定释义:⒈固定或确定界限。⒉把划为;把列为;标明[某物的位置]。
    • 2.
      法则释义:⒈规律:自然法则。⒉法规。⒊模范;榜样。
    • 3.
      章程释义:⒈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⒉指办法:心里还没个准章程。
    • 4.
      规则释义:⒈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交通规则。 书刊借阅规则。饭店管理规则。⒉规律;法则:自然规则。造字规则。⒊(在形状、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整齐:规则四边形。这条河流的水道原来很不规则。
    • 5.
      规矩释义:⒈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老规矩。立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⒉(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规矩人。字写得很规矩。
    • 6.
      规章释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据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大类。前者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定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随意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随意出入。请大家随意点菜。

规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定释义:⒈属性词。 规定的;确定的: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⒉属性词。固定不变;必然: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关系。⒊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一定要努力工作。这半天还不回来,一定是没赶上车。⒋属性词。特定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⒌属性词。相当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篇论文具有一定水平。
    • 2.
      一纸空文释义: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 3.
      一腊释义:⒈犹一冬。 宋 欧阳修《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宋 曾巩《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宋 杨万里《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⒉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宋 吴自牧《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⒊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
    • 4.
      一负释义:北齐 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
    • 5.
      丁则释义:有关人丁服徭役的规定。
    • 6.
      七品茶释义:⒈七个等级的茶。⒉金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 7.
      三互法释义:东汉 选任地方官员,为防止结党营私,规定凡婚姻之家及 幽 冀 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称三互法。
    • 8.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9.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10.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11.
      上下比罪释义:上下比罪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的一种类推方法。
    • 12.
      上下忙释义:清 雍正 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称“上下忙”。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三》。
    • 13.
      上忙释义: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大宪惧州县之滋事,知催科之不效,遂有展缓上忙之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今年上半年,这里 沂州 一带起蝗虫,把大麦、小麦吃个乾浄,各县的县官非但不理,还要徵收上忙钱粮呢。”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 14.
      上班释义: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
    • 15.
      上行释义:⒈〈名〉上面的一行。 ⒉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的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⒊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⒋公文由下级送往上级。⒌用于成语“上行下效”。表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 16.
      下工释义:⒈到了规定时间停止日常劳动。⒉旧时指解雇。
    • 17.
      下班释义:每天规定的工作时间结束:每天下午六点下班。 下了班儿你干什么去?
    • 18.
      下行释义:⒈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行驶方向和上行相反,即在干线上背着首都的方向行驶,从干线向支线行驶,叫做下行。下行列车编号用奇数,例如45次,103次等。⒉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⒊公文由上级送往下级。⒋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汉字在改为横写横排前,书写和印刷就是这种款式。⒌下面的一行。
    • 19.
      不中訾释义:谓家财没有达到规定的数额。 訾,通“资”。
    • 20.
      不兰奚释义:蒙语音译词。 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规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定释义:⒈属性词。 规定的;确定的: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⒉属性词。固定不变;必然:文章的深浅跟篇幅的长短,并没有一定的关系。⒊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一定要努力工作。这半天还不回来,一定是没赶上车。⒋属性词。特定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⒌属性词。相当的: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篇论文具有一定水平。
    • 2.
      一纸空文释义:空写在纸上实际不能兑现的东西(多指不能执行的条约、规定、计划等)。
    • 3.
      一腊释义:⒈犹一冬。 宋 欧阳修《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宋 曾巩《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宋 杨万里《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⒉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宋 吴自牧《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⒊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
    • 4.
      一负释义:北齐 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
    • 5.
      丁则释义:有关人丁服徭役的规定。
    • 6.
      七品茶释义:⒈七个等级的茶。⒉金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 7.
      三互法释义:东汉 选任地方官员,为防止结党营私,规定凡婚姻之家及 幽 冀 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称三互法。
    • 8.
      三大作风释义: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 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规定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的第一项。”
    • 9.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10.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11.
      上下比罪释义:上下比罪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适用的一种类推方法。
    • 12.
      上下忙释义:清 雍正 十三年规定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上期从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上忙”。下期从八月接征,十一月截止,叫“下忙”。合称“上下忙”。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三》。
    • 13.
      上忙释义:旧时征收田赋,分上下二期,规定地丁钱粮在农历二月开征,五月截止,叫做上忙。清 冯桂芬《与许抚部书》:“大宪惧州县之滋事,知催科之不效,遂有展缓上忙之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今年上半年,这里 沂州 一带起蝗虫,把大麦、小麦吃个乾浄,各县的县官非但不理,还要徵收上忙钱粮呢。”参阅《清文献通考·田赋三》。
    • 14.
      上班释义:在规定的时间到工作地点工作。
    • 15.
      上行释义:⒈〈名〉上面的一行。 ⒉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的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⒊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⒋公文由下级送往上级。⒌用于成语“上行下效”。表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 16.
      下工释义:⒈到了规定时间停止日常劳动。⒉旧时指解雇。
    • 17.
      下班释义:每天规定的工作时间结束:每天下午六点下班。 下了班儿你干什么去?
    • 18.
      下行释义:⒈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行驶方向和上行相反,即在干线上背着首都的方向行驶,从干线向支线行驶,叫做下行。下行列车编号用奇数,例如45次,103次等。⒉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⒊公文由上级送往下级。⒋文字自上而下直写直排的形式,汉字在改为横写横排前,书写和印刷就是这种款式。⒌下面的一行。
    • 19.
      不中訾释义:谓家财没有达到规定的数额。 訾,通“资”。
    • 20.
      不兰奚释义:蒙语音译词。 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规定造句

1.全校各班对学校出台的规定令行禁止。

2.新中国法律规定,不允许父母包办婚姻,更别说指腹为婚了。

3.这个处分决定,违反了有关规定,他只好收回成命。

4.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规定一板一眼的,绝不马虎塞责。

5.这项规定非常严厉,一点儿不留余地。

6.这些规定朝叁暮四,反覆无常,真叫人无所适从。

7.小强的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按学校的规定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全额的奖学金,但他却没有得到。

8.尽管明文规定都帖在了地铁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照样我行我素。

9.因为制度规定得十分明确,你不符合转正的条件,这样无理取闹下去,无补于事。

10.我们只知照章办事,没有你说的这方面的规定我们就不能办理。

11.在教学方法上,不能规定死框框,需提倡百花齐放。

12.托办之事与规定不合,做起来总是碍手碍脚。

13.这种老是和规定背道而驰的人,令我很头痛。

14.会议规定,所有开会人员只准进,不准出,以免走漏风声。

15.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16.组织生活一以贯之、落实规定一丝不苟、批评帮助一针见血、苗头小事一抓到底。

17.最近国家规定,一定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8.学校规定,午休时间学生不可随便出入校门。

19.大家应该严格遵守关于实验操作的相关规定,避免发生事故。

20.按照规定,我们不该在电影开始后大声喧哗。

规定(gui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规定是什么意思 规定读音 怎么读 规定,拼音是guī dìng,规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规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