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侵地 侵地的意思
qīn

侵地

简体侵地
繁体
拼音qīn dì
注音ㄑㄧㄣ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1) (敌人)进入境内,(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组词】:侵害。侵吞。侵略。侵染。侵蚀。(2) 渐近。【组词】:侵晨。侵晓。侵早(破晓,天刚亮)。(3) 古代称荒年。【例句】:五谷不生,谓之大侵。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基本含义

侵犯土地或领土。

侵地的意思

侵地 [qīn dì]

1. 侵夺的土地。

侵地 引证解释

⒈ 侵夺的土地。

《国语·齐语》:“审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
韦昭 注:“侵地, 齐 侵取邻国之地。”
《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晋侯 执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
晋 潘岳 《西征赋》:“履犬戎之侵地,疾 幽 后之诡惑。”


侵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吠狗释义:⒈看守门户的狗。 闻声则吠,故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吏人之与 叔孙 居於 箕 者,请其吠狗,弗与。”孔颖达 疏:“狗有吠守者,有主猎者……吏人请 叔孙 乞其吠守之狗。”《新唐书·李栖筠传》:“宿贼 张度 保 阳羡 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宋 苏轼 有《余来儋耳得吠狗》诗。⒉古地名。《国语·齐语》:“反其侵地 柴夫、吠狗。”韦昭 注:“燕 之二邑。”
    • 2.
      斜签释义:谓侧斜着身子。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红楼梦》第一一二回:“贾芸 也不敢再回 贾政,斜签着身子慢慢的溜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督办便让他坐。他只在下首,斜签着坐了半个屁股。”冰心《颂“一团火”》:“张秉贵 同志和我斜签着对坐在一张长沙发上。”
    • 3.
      泛使释义:亦作“泛使”。宋 代称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四:“熙寧 七年春,契丹 遣汎使 萧禧 来言 代 北对境有侵地,请遣使分画。”《宋史·范成大传》:“迁 成大 起居郎,假 资政殿 大学士,充 金 祈请国信史。国书专求陵寝,盖泛使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正旦,生辰之外,又有泛使。”
    • 4.
      煨烬释义:⒈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晋 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宋 王安石《外厨遗火》诗之一:“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孙中山《二次护法宣言》:“﹝ 陈炯明 ﹞嗾使第二师於昏夜发难,枪击不已,继以发砲,继以纵火,务使政府成为煨烬,而致 文 於死地。”⒉经焚烧而化为灰烬。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洛阳 且煨烬,载籍宜为烟。”宋 洪迈《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约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烬。”清 方苞《题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烬者十之七。”⒊指烧
    • 5.
      谢过释义: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左传·襄公三十年》:“赵孟 问其县大夫,则其属也。召之而谢过焉。”《史记·鲁周公世家》:“齐 欲袭 鲁君,孔子 以礼歷阶,诛 齐 淫乐,齐侯 惧,乃止,归 鲁 侵地而谢过。”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太和先生 者,姓 王氏 ……有争讼,先生出片言,莫不词穷,唯唯谢过者。”

侵地(qin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侵地是什么意思 侵地读音 怎么读 侵地,拼音是qīn dì,侵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侵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