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 [tiān tái shān]
1. 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宁海、奉化等县市间。东北西南走向。为甬江、曹娥江、灵江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风景如画,山峦竞秀,被誉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刹国清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天台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浙江 天台县 北。
引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山﹞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 天台。”
晋 支遁 《天台山铭》序:“剡县 东南有 天台山。”
⒉ 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 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 诸山组成。主峰 华顶 海拔1133米,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 甬江、曹娥江 和 灵江 的分水岭。道教曾以 天台 为南岳 衡山 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相传 汉 刘晨、阮肇 入此山采药遇仙。
国语词典
天台山 [tiān tái shān]
⒈ 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天台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重能所释义:佛学术语,天台山外之异义,以真性而立观境,不许以阴妄之念为所观。
- 2.
丹石释义:⒈赤色的石头。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丹丘 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码碯也。”南朝 梁 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宋 沉遘《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诗:“巖足多丹石,光华灿宝璐。”⒉指丹砂炼制的丹药。宋 周密《齐东野语·疽阴阳症》:“族伯 临川 推官……多服乌附丹砂,晚年疽发背,其大如扇。医者悉归罪於丹石之毒。”⒊丹砂和石头。比喻赤诚、坚定。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丹可灭而不能使无赤,石可毁而不能使无坚。苟无丹石之性,必慎浸染之由。”宋 范仲淹《上张侍郎启》:“经纬抗 鲁
- 3.
仙霞岭释义:在 浙江省 西南部,绵延 浙 、 闽 、 赣 边境。 西南接 武夷山 ,东北接 天台山 ,为 钱塘江 、 瓯江 及 闽江 分水岭。主峰 披云尖 在 龙泉县 南。同名山峰在 江山县 南。南端有 仙霞关 ,为 浙 、 闽 交通要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好了,好了,我 阮大鋮 走过这 仙霞岭 ,便算第一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方才梦见 马士英 被雷击死 台州 山中, 阮大鋮 跌死 仙霞岭 上。” 朱德 《经闽西感怀》诗:“越过 仙霞岭 ,早登 天台山 。”
- 4.
众香释义:⒈多种香气。亦指各种名香。《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李善 注引《法华经》:“烧众名香。”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⒉众香国 的省称。赵朴初《一九五六年三月赴印度过昆明游西山有作》诗之二:“应是分茅自 众香,千红万紫绕禪房。”自注:“佛经:有佛国名 众香。”参见“众香国”。
- 5.
刘郎释义:⒈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刘郎 在室内,可入共饮酒。’”⒉指 汉武帝 刘彻。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 刘郎 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⒊指 汉高祖 刘邦。宋 辛弃疾《六幺令》词:“长喜 刘郎 马上,肯听诗书説。”⒋指 三国 蜀 先主刘备。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要约 刘郎 铜雀醉,底事遽争 荆 楚。”⒌指 东汉 刘晨。相传 刘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唐 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 相约事难谐
- 6.
刘阮释义:东汉 刘晨 和 阮肇 的并称。相传 永平 年间,刘阮 至 天台山 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归。时已入 晋,子孙已过七代。后复入 天台山 寻访,旧踪渺然。见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元 杂剧中有 王子一 撰《误入桃源》,即用其事。后用为游仙或男女幽会的典故。唐 吕岩《七言》诗之一○四:“曾随 刘 阮 醉 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后蜀 顾夐《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明 陆采《明珠记·赘苹》:“忽成 刘 阮 约,如入 武陵村。”《宦海》第五回:“画眉窗下,孔雀屏前,天台
- 7.
台岳释义:⒈亦作“台岳”。指天台山。⒉三公宰辅之位。⒊见“台岳”。
- 8.
周诗释义:⒈周 代的逸诗。《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寿几何?’”杜预 注:“逸诗也。”⒉指《诗经》。因其为 周 代诗歌,故称。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应配天於 唐 典,齐峻极於 周 诗。”唐 韩愈《荐士》诗:“周 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 9.
四明释义: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 者,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刻
- 10.
天台山释义:天台山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离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尧王城遗址约3公里。
- 11.
天台夕晖释义:“成都十景”之一,形容的是天台山的秀美景色。入选理由:天台山,重重天台上九天。传说中,大禹治水,设坛祭天,挥剑劈峰,削为天台。
- 12.
天台女释义:谓仙女。相传 东汉 刘晨、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药,遇二女,留住半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南唐 李煜《菩萨蛮》词:“蓬莱 院闭 天台 女,画堂昼寝人无语。”《白雪遗音·马头调·古人名之一》:“天台 女,巧计失迷书生路。”
- 13.
天衣释义:⒈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南朝 陈 徐陵《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⒉泛指仙神所着之衣。唐 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许地山《缀网劳蛛·商人妇》:“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贼 来引诱,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⒊帝王所着之衣。《南齐书·舆服志》:“衮衣 汉 世
- 14.
孙金释义:《晋书·孙绰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 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后因以“孙金”作 孙绰 的别称,亦用以指代文辞工丽的诗文。
- 15.
建标释义:树立标识。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 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善 注:“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新唐书·百官志三》:“市肆皆建标筑土为候。”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东岐若僧帽垂空,西岐尤高耸,四尖东枝,鋭若脱颖,与二岐西岫,建标絶顶,各见雄振。”
- 16.
桃源洞释义:⒈洞名。 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刘晨、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唐 韩偓《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⒉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白马洞,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 17.
桃花洞释义:⒈指桃花源。 亦借指隐居之地。⒉传说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⒊四川省长寿县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
- 18.
玉堂释义:⒈玉饰的殿堂。 亦为宫殿的美称。战国 楚 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汉 刘向《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⒉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璧门、大鸟 之属。”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 19.
玉粒释义:⒈指米、粟。南朝 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发私藏之铜鳧,散垣下之玉粒……受惠之家、飡恩之士咸谓 櫟阳 之金自空而坠,南阳 之粟自野而生。”唐 杜甫《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一:“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慳。”宋 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空。”清 吴伟业《题二禽图》诗:“却笑雪衣贪玉粒,羽毛憔悴闭雕笼。”⒉犹玉散。指仙药。南朝 陈 徐陵《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玉粒虽软,金膏未鎔,方流道业,济彼昏蒙。”
- 20.
玉霄峰释义:山峰名。在 浙江 天台山。传说为仙人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