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授 [chì shòu]
1. 唐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称“敕授”。
敕授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称“敕授”。
引《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国语词典
敕授 [chì shòu]
⒈ 唐时朝廷封赠六品以下的官,称为「敕授」。
引《资治通鉴·卷二一〇·唐纪二十六·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敕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册授释义:唐 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 《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参阅《唐会要·册让》。
- 2.
姻联释义:同“姻连”。 《新唐书·柳泽传》:“中宗 时,长寧、宜城、定安 诸公主及后女弟、昭容 上官 与其母 郑、尚宫 柴、陇西夫人 赵 及姻联数十族,皆能降墨敕授官,号斜封。”清 刘大櫆《茧斋先生传》:“先生与吾家世有姻联。”
- 3.
敕授释义:唐 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称“敕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 4.
晷刻释义:⒈日晷与刻漏。 古代的计时仪器。清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仪器则鐘表晷刻,不亚西土。”《清史稿·礼志七》:“康熙 二十一年,命展御门晷刻。”⒉片刻。谓时间短暂。《西京杂记》卷四:“成帝 旹,交趾 越嶲 献长鸣鸡,伺鸡晨,即下漏验之,晷刻无差。”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釐之差,或致弊於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於歷年。”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刘公墓志铭》:“安人尝侍太宜人疾,晷刻不离。”⒊时刻,时间。《梁书·贺琛传》:“﹝ 琛 ﹞每见 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
- 5.
检勘释义:⒈检验考核。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会昌五年举格节文》:“今诸州府所试,各须封送省司检勘。”宋 司马光《务实》:“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身,比类资序,其於审官,不亦远乎?”⒉检查考定。唐 薛用弱《集异记·陈导》:“见一人庞眉大鼻,在舟检勘文书,从者三五人。”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神口开》:“唐 大中 初,有 任士元 与 宇文错 争田,俱无公执,虽经检勘,难定是非。”
- 6.
特敕释义: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 7.
绩学释义:谓治理学问。亦指学问渊博。宋 蔡襄《观天马图》:“自 秦 灭 汉 兴,缀文绩学,德业彬然,独 董仲舒 而已。”清 顾炎武《富平李君墓志铭》:“君少而刚方,绩学不怠。”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工部主事刘公墓志铭》:“山阳 有绩学篤行之君子曰工部主事 刘公,方以名德岿然为一时之望。”《儒林外史》第七回:“周司业 不胜叹息,説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躭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 8.
豆笾释义: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唐 包佶《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明 李东阳《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清 戴名世《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