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起事 起事的意思
shì

起事

简体起事
繁体
拼音qǐ shì
注音ㄑㄧˇ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发起行动,开始进行某项事务或活动。

起事的意思

起事 [qǐ shì]

1. 发动武装斗争;起兵。

[rise in rebellion; start armed struggle;]

起事 引证解释

⒈ 办事。

《管子·形势》:“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⒉ 起兵,发动武装斗争。

《汉书·孔光传》:“《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有 于嵩 者,少依於 巡,及 巡 起事, 嵩 常在围中。”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三回:“三桂 起事,密使相招。”

⒊ 生事;挑起事端。

《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边将当承上旨,谨条教,蓄财穀,完吏农力以俟,不宜规小利,起事盗恩。”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只令熟识人 陆大溪 指点,到地密拿起事人犯。”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既而又想到,他既然预备了,怎能白白放过,虽然众官不在那里,他也可以借此起事。”


国语词典

起事 [qǐ shì]

⒈ 举兵发事。

《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
《三国演义·第九四回》:「却对孟达说军器粮草俱未完备,不敢约期起事。」

发难

⒉ 任事、办事。

《管子·形势解》:「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起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举事释义:发动武装暴动。
    • 2.
      发难释义:⒈问难;发起质问 责难。⒉发动反抗或反叛。难(nàn)。

起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足释义:⒈提脚;跨步。 《礼记·曲礼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⒉喻轻易。《后汉书·马援传》:“自谓 函谷 以西,举足可定。”⒊犹举动。唐 韩愈《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词为经,举足为法。”宋教仁《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孙逸仙 所以迟迟未敢起事者,以声名太大,凡一举足,皆为世界所注目,不敢轻于一试。”
    • 2.
      乘风兴浪释义:比喻趁机挑起事端。
    • 3.
      乾巴利落释义:干脆;爽快。 和谷岩《枫》:“他是个机警、奋发、精力从来就用不完的人,做起事来,主张干巴利落快,开起车来不过六十迈就不过瘾。”亦作“乾巴利脆”。康濯《腊梅花·卫星嫂》:“说起话来更是噼噼啪啪,叫说就说,干巴利脆。”
    • 4.
      事端释义:事故;纠纷:制造事端。挑起事端。
    • 5.
      作难释义:⒈为难:从中作难。⒉发动叛乱;起事。
    • 6.
      假号释义: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
    • 7.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8.
      刁哗释义:谓刁滑起事。《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近年以来,各处田土增价,刁譁之徒往往攀指省部前后断例,兴讼告争纷紜。”
    • 9.
      初起释义:⒈谓最初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者, 下相 人也,字 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⒉起初;开始。《老残游记》第四回:“初起还办着几个强盗,后来强盗摸着他的脾气,这 玉大人 倒反做了强盗的兵器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划 初起有点不相信,但是一听见床上的呻吟,他慢慢地跑了过来。”
    • 10.
      别生枝节释义: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11.
      合聚释义:聚集;合拢。 《礼记·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也。”《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二十三年,盗贼 马秦、高胜 等起事於 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潘扆》:“请其碪以为戏,既至,扆 乃出一小刀子,细细切之至尽……乃合聚之,碪復如故。”清 陈天华《猛回头》:“分开易断,合聚难折。”
    • 12.
      启羞兴戎释义: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 13.
      啸聚山林释义: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 14.
      喽罗释义:⒈机智,伶俐。⒉聚众起事头目的兵卒。⒊听从他人指挥的人。
    • 15.
      回火释义:⒈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将淬(cuì)火后的金属工件在适当温度下加热、保温,然后冷却。用以提高延性或韧性。⒉指气焊等过程中,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烧。这种现象常会引起事故。
    • 16.
      土团释义: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 甫 斩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元年》:“军士八百,外有土团五百人。”胡三省 注:“团结土人为兵,故谓之土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由此威声大震,远近避乱者从之如市,得土团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抢人家妇女,土团不依,闹起事来,幕中朋友説,须地方官弹压。”
    • 17.
      太平天囯释义:清 道光 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杨秀清 等于 广西 桂平 金田村 起义,咸丰 元年,起义军入 永安州 城,建号 太平天囯。洪秀全 称天王。三年,破 南京,建为国都,改称 天京,建立国家政权。势力发展到十七个省。同治 三年湘军攻陷 天京,秀全 自杀。自起事至失败,前后共十四年(公元1851-1864年)。
    • 18.
      学宫释义:⒈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⒉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清 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
    • 19.
      导火线释义:⒈使爆炸物爆炸的引线。 ⒉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爆发的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皇太子被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叫导火索。
    • 20.
      屯结释义:⒈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⒉指聚众起事者。

起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足释义:⒈提脚;跨步。 《礼记·曲礼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清 侯方域《壮悔堂记》:“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⒉喻轻易。《后汉书·马援传》:“自谓 函谷 以西,举足可定。”⒊犹举动。唐 韩愈《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词为经,举足为法。”宋教仁《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孙逸仙 所以迟迟未敢起事者,以声名太大,凡一举足,皆为世界所注目,不敢轻于一试。”
    • 2.
      乘风兴浪释义:比喻趁机挑起事端。
    • 3.
      乾巴利落释义:干脆;爽快。 和谷岩《枫》:“他是个机警、奋发、精力从来就用不完的人,做起事来,主张干巴利落快,开起车来不过六十迈就不过瘾。”亦作“乾巴利脆”。康濯《腊梅花·卫星嫂》:“说起话来更是噼噼啪啪,叫说就说,干巴利脆。”
    • 4.
      事端释义:事故;纠纷:制造事端。挑起事端。
    • 5.
      作难释义:⒈为难:从中作难。⒉发动叛乱;起事。
    • 6.
      假号释义: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
    • 7.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8.
      刁哗释义:谓刁滑起事。《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近年以来,各处田土增价,刁譁之徒往往攀指省部前后断例,兴讼告争纷紜。”
    • 9.
      初起释义:⒈谓最初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者, 下相 人也,字 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⒉起初;开始。《老残游记》第四回:“初起还办着几个强盗,后来强盗摸着他的脾气,这 玉大人 倒反做了强盗的兵器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划 初起有点不相信,但是一听见床上的呻吟,他慢慢地跑了过来。”
    • 10.
      别生枝节释义: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11.
      合聚释义:聚集;合拢。 《礼记·郊特牲》:“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饗之也。”《三国志·蜀志·李严传》:“二十三年,盗贼 马秦、高胜 等起事於 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潘扆》:“请其碪以为戏,既至,扆 乃出一小刀子,细细切之至尽……乃合聚之,碪復如故。”清 陈天华《猛回头》:“分开易断,合聚难折。”
    • 12.
      启羞兴戎释义:启:开;戎:战争。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 13.
      啸聚山林释义: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 14.
      喽罗释义:⒈机智,伶俐。⒉聚众起事头目的兵卒。⒊听从他人指挥的人。
    • 15.
      回火释义:⒈金属热处理工艺之一。将淬(cuì)火后的金属工件在适当温度下加热、保温,然后冷却。用以提高延性或韧性。⒉指气焊等过程中,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烧。这种现象常会引起事故。
    • 16.
      土团释义:由当地人组成的武装集团。《新唐书·王式传》:“集土团诸儿为向导,擒 甫 斩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元年》:“军士八百,外有土团五百人。”胡三省 注:“团结土人为兵,故谓之土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由此威声大震,远近避乱者从之如市,得土团三百餘人。”《花月痕》第四六回:“一日提督府兵丁,抢人家妇女,土团不依,闹起事来,幕中朋友説,须地方官弹压。”
    • 17.
      太平天囯释义:清 道光 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杨秀清 等于 广西 桂平 金田村 起义,咸丰 元年,起义军入 永安州 城,建号 太平天囯。洪秀全 称天王。三年,破 南京,建为国都,改称 天京,建立国家政权。势力发展到十七个省。同治 三年湘军攻陷 天京,秀全 自杀。自起事至失败,前后共十四年(公元1851-1864年)。
    • 18.
      学宫释义:⒈学校。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復徙舍学宫之旁。”宋 叶适《蔡知閤墓志铭》:“亲至学宫,课率诸生,劝教有义,士人兴起。”清 钱谦益《特进光禄大夫孙公行状》:“年十餘岁,徒步从职方公读书学宫。”⒉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我们县里,礼义廉耻,一总都灭絶了!也因学宫里没有一个好官。”清 钮琇《觚賸续编·赵公裕后》:“武清县 学宫圮坏,公捐二百金首倡修整。康熙 戊午地震復倾,公独力重建,庙貌聿新。”《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刘元帅 坐於学宫明
    • 19.
      导火线释义:⒈使爆炸物爆炸的引线。 ⒉比喻直接引起事变爆发的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皇太子被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叫导火索。
    • 20.
      屯结释义:⒈聚集,集结。常用于聚众造反。⒉指聚众起事者。

起事造句

1.坏人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纷乱,以便混水摸鱼。

2.事先若有妥善规划,办起事来当然可以一气呵成。

3.他对这起事故的处理方式不置可否。

4.他年纪虽轻,做起事来却显得老成持重,让人刮目相看。

5.别看他平时大大咧咧,做起事来可是粗中有细。

6.他的个性很爽利,最讨厌人家做起事来拖泥带水的。

7.既往不咎,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

8.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瞻前顾后,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畏首畏尾。

9.他不但能力很强,做起事来更是面面俱到。

10.榜样是助人为乐,以一己的牺牲赢得了饱含敬意的喝彩。榜样是爱岗敬业,用平凡的工作堆筑起事业的高峰。榜样是遵纪守法,凝聚的是自制,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和谐。

11.人们纷纷猜测引发这起事故的原因。

12.别看她个子瘦小,干起事来却泼辣得很。

13.他是那起事件的主谋。

14.不管是什么原因,这起事故都应找当初的安装者负责!

15.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真是有点冤,比如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强,做起事来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16.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真如有点冤,比如我的自理能力就很强,做起事来基本不用大人操心。

17.正因为觉得大家都不是熟人,谁也不认识谁,所以做起事情来,我们经常不注意形象,不顾及其他。

18.别看小李年纪轻,做起事来却十分老练。

19.这段内河航运管理混乱,最近连续发生了几起事故。

20.诸葛亮初出茅庐,出来后就才华横溢,每次都料事如神,做起事来胆大心细。

起事(q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起事是什么意思 起事读音 怎么读 起事,拼音是qǐ shì,起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起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