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计书 计书的意思
shū

计书

简体计书
繁体計書
拼音jì shū
注音ㄐㄧ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核算。【组词】: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组词】:晴雨计。湿度计。(3) 主意,策略。【组词】:计策。计谋。(4) 谋划,打算。【组词】:计划。计议。(5) 姓。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计书的意思

计书 [jì shū]

1.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计书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商君书·禁使》:“夫吏专制决事於千里之外,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汉 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
宋 陈傅良 《冯司理墓志铭》:“君偕计书上名于礼部,两家奉酒相劳苦。”
清 方履籛 《<河内县志>叙传》:“汉 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


计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夐异释义:远不同于一般;大不相同。 宋 张淏《云谷杂记》卷三:“太宗 天资超絶,识见夐异,非 秦 汉 以下帝王所可及。”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释道·道家两府》:“其官称本与朝士夐异,而侍宸视待制亦正四品而已。”清 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志虑远大,夐异乎俗史之所为。”
    • 2.
      易简释义:⒈平易简约。《易·繫辞上》:“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清 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至救时务之书,宜易简不宜繁难。”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故能易简而得理,无为而成化也。”⒉谓宽和,不固执。唐 白居易《范阳张公墓志铭并序》:“在官宽重易简,绰然有长吏体。”
    • 3.
      计书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商君书·禁使》:“夫吏专制决事於千里之外,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唐 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汉 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宋 陈傅良《冯司理墓志铭》:“君偕计书上名于礼部,两家奉酒相劳苦。”清 方履籛《<河内县志>叙传》:“汉 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
    • 4.
      钞胪释义:抄录胪列。 清 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与其钞臚簿籍,无文行远,似不如约举大纲,作为数论之易览而有裨也。”

计书(j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计书是什么意思 计书读音 怎么读 计书,拼音是jì shū,计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计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