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对立 对立的意思
duì

对立

简体对立
繁体對立
拼音duì lì
注音ㄉㄨㄟˋ ㄌ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答,答话,回答。【组词】:对答如流。无言以对。(2) 朝着。【组词】:对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组词】:对面。(4) 跟,和。【例句】:对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组词】:对立。对流。对接。对称(chèn)。对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组词】:对于。对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组词】:对待。(8) 照着样检查。【组词】:核对。校(jiào )对。(9) 投合,适合,使相合。【例句】:对应(yìng )。对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组词】:神色不对。(11) 双,成双的。【组词】:配对。对偶。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组词】:对开。(13) 搀和(多指液体)。【组词】:对水。(14) 量词,双。【组词】:一对鹦鹉。

lì,(1) 站,引申为竖起来。【组词】:立正。立柜。立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立场。屹立。顶天立地。(2) 做出,定出。【组词】:建立。设立。树立。立意。立此存照。(3) 存在,生存。【组词】:自立。独立。势不两立。(4) 马上,即刻。【组词】:立时。立刻。立等。(5) 姓。

基本含义

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状态。

对立的意思

对立 [duì lì]

1. 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抵消、抑制、中和或其他的相反作用。

对立面。

[ counter; ]

2. 两种力量之间竞争、倾轧或敌对行动的事实。

城乡之间年代久远的对立。

[ conflict; ]

3. 冲突的势力或倾向的对抗。

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所谓的对立。

[ antagonism; ]

对立 引证解释

⒈ 相向而立;并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唐 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明 刘基 《渡江云》词:“定巢新燕子,睡起雕梁对立,整乌衣。”

⒉ 敌对;互相抵触。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至於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夷狄’当然要讳,但也不许看见‘中国’两个字,因为这是和‘夷狄’对立的字眼。”

⒊ 哲学上指事物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矛盾就是同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的意思。”

⒋ 犹对立面。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而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发展就是对立的斗争。”


国语词典

对立 [duì lì]

⒈ 相对而立。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唐制:两省供奉官东西对立,谓之『蛾眉班』。」

⒉ 两种事物互相敌对、排斥、抵触。

宋·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至于对立鼎峙,雌雄所争,则必隆其委任,多其分画。」

作对

妥协 统一


对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作对释义:⒈做对头;跟人为难:他成心跟我作对。⒉成为配偶:成双作对。
    • 2.
      分开释义:⒈人或事物不聚在一起:弟兄两人分开已经三年了。这些问题是彼此分开而又联系着的。⒉使分开:老赵用手分开人群,挤到台前。这两件事要分开解决。
    • 3.
      分散释义:⒈散在各处;不集中:分散活动。山村的人家住得很分散。⒉使分散:分散注意力。⒊散发;分发:分散传单。
    • 4.
      分裂释义:⒈一个整体分成 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⒉使一个整体分成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对立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妥协释义: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妥协投降。 原则问题上不能妥协。
    • 2.
      统一释义:⒈部分联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统一体。 统一祖国。大家的意见逐渐统一了。⒉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统一的意见。统一调配。统一领导。

对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法界心释义:超越对立,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
    • 3.
      一边倒释义:指完全倾向于对立双方中的一方。
    • 4.
      一阴一阳之谓道释义:阴、阳:指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有阴,又有阳,这就是道,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 5.
      三心四相释义:三心是“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众生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过于执着往昔的想念,今日的焦虑,未来的担忧。 四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相”,就是凡夫以二元对立心来认识世界宇宙人生的,故有此长彼短。
    • 6.
      三生万物释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 7.
      不相兼容释义:两个矛盾对立体,事物互相排斥,不能同时容纳。
    • 8.
      东风压倒西风释义: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9.
      两分法释义: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10.
      两极分化释义:⒈团体、思想、体系或势力等分成两个对立面。 ⒉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⒊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 11.
      两极释义:⒈地球的南极和北极。⒉电极的阴极和阳极;磁极的南极和北极。⒊比喻两个极端或两个对立面:两极分化。
    • 12.
      两重人格释义:指一个人兼有的两种互相对立的身份、品质或态度。含贬义。
    • 13.
      两骑牛释义:比喻同时依附对立的两方。
    • 14.
      中立释义:处于对立的双方之间,不倾向于任何一方:严守中立。
    • 15.
      中间派释义:指动摇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的派别。有时也指中间派的人。
    • 16.
      书肇自然释义:书肇于自然”与“书当造乎自然”表现为对待书法问题态度上两种对立的观念。“书肇于自然”强调天真无为,“书当造乎自然”突出人为创造。
    • 17.
      乾坤释义: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周易》用“乾”表示天和阳,用“坤”表示地和阴。后用来泛指天地。
    • 18.
      争斗释义:⒈打架。 ⒉泛指对立的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斗争。
    • 19.
      二元论释义:主张世界有精神 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理论。 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精神说成是离开物质而独立 存在的实体,最终仍陷入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
    • 20.
      二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 如商品,一方面它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价值。也说两重性。

对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分为二释义: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 指统一物的可分性。《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黄帝内经·太素·知石》:“一分为二,谓天地也。”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 2.
      一法界心释义:超越对立,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
    • 3.
      一边倒释义:指完全倾向于对立双方中的一方。
    • 4.
      一阴一阳之谓道释义:阴、阳:指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道:事物发展的规律。既有阴,又有阳,这就是道,即事物发展的规律。
    • 5.
      三心四相释义:三心是“过去心、现在心和未来心”,众生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过于执着往昔的想念,今日的焦虑,未来的担忧。 四相就是“我、人、众生、寿者相”,就是凡夫以二元对立心来认识世界宇宙人生的,故有此长彼短。
    • 6.
      三生万物释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 7.
      不相兼容释义:两个矛盾对立体,事物互相排斥,不能同时容纳。
    • 8.
      东风压倒西风释义: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一方压倒另一方。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
    • 9.
      两分法释义: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10.
      两极分化释义:⒈团体、思想、体系或势力等分成两个对立面。 ⒉原来合在一起的常常发生冲突的团体或势力向相反的极端集中。⒊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 11.
      两极释义:⒈地球的南极和北极。⒉电极的阴极和阳极;磁极的南极和北极。⒊比喻两个极端或两个对立面:两极分化。
    • 12.
      两重人格释义:指一个人兼有的两种互相对立的身份、品质或态度。含贬义。
    • 13.
      两骑牛释义:比喻同时依附对立的两方。
    • 14.
      中立释义:处于对立的双方之间,不倾向于任何一方:严守中立。
    • 15.
      中间派释义:指动摇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的派别。有时也指中间派的人。
    • 16.
      书肇自然释义:书肇于自然”与“书当造乎自然”表现为对待书法问题态度上两种对立的观念。“书肇于自然”强调天真无为,“书当造乎自然”突出人为创造。
    • 17.
      乾坤释义: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周易》用“乾”表示天和阳,用“坤”表示地和阴。后用来泛指天地。
    • 18.
      争斗释义:⒈打架。 ⒉泛指对立的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斗争。
    • 19.
      二元论释义:主张世界有精神 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理论。 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精神说成是离开物质而独立 存在的实体,最终仍陷入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
    • 20.
      二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 如商品,一方面它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价值。也说两重性。

对立造句

1.那天他们分道扬镳,再不是会在一起打打闹闹,在院子里看月亮的亲人,而是处于对立面的敌人。

2.然而这些对立的阵营依然剑拔弩张的相抗衡着。

3.班干部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学习,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4.事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我们决不能片面看问题。

5.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6.呵呵,很听妈妈的话是一件好事,说明你的男朋友是一个乖孩子。我不知道你为什么把这个与你的想法对立起来。

7.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要及时解决,不能互相对立

8.这两个条件是对立的,不可能同时满足同一件事情。

9.有些人认为奢华的对立面是贫穷。事实并非如此。奢华的对立面是粗俗。

10.如果某种关系包含着对立,那它就不仅是对立,而且是对立的统一。

11.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两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好像隔着一条万里长城似的。

12.不同的人,不了解的人,异类会带来不安,最终化为憎恨造成对立

13.许多新的发明和新的办法都产生于两种彼此对立的思想的激烈斗争之中。

14.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15.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16.谁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

17.唯有超越对立的两端,才能把握事物的本体。

18.对立起来,将感动打入了盲目和幼稚的泥沼之中。

19.两个文明建设,相反相成,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du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对立是什么意思 对立读音 怎么读 对立,拼音是duì lì,对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对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