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鬼 [è guǐ]
1. 佛:不断受饥渴折磨而不安的鬼魂。
英[preta;]
饿鬼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六道之一。佛经谓人生前做了坏事,死后要堕入饿鬼道,常受饥渴之苦。
引《大乘义章八·六道义四门分别·释名》:“言饿鬼者,如杂心释,以从他求,故名饿鬼。”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唯有 目连 阿孃为饿鬼。”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自佛知见,乃至地狱知见,皆遍一切处;汝开饿鬼知见,鬼法界遍一切处。”
⒉ 诋称口馋或饿极的人。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刑都比门,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饿鬼。”
清 李鉴堂 《俗语考原》:“《法华经》云:‘受地狱畜生之苦也。’俗詆人之急於食者曰饿鬼。”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饿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盒子装进别的食品,也吃光了。”
国语词典
饿鬼 [è guǐ]
⒈ 形容饿极了的人。
例如:「狼吞虎咽,简直像个饿鬼。」
⒉ 骂人口馋或贪得无厌。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
⒊ 佛教宇宙观中,一类处在极度饥渴状态的众生。属三恶道之一。饿鬼由于过去所造的罪恶,视水如脓血,食物入口如炭火。所以恒处于饥渴中。
引《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八》:「如饿鬼女白目莲云:『我夜生五子,随生皆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
饿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趣释义: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迴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
- 2.
三恶释义:⒈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左传·昭公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杜预 注:“三恶:暴、虐、颇也。”⒉即三恶道。《百喻经·人效王眼瞤喻》:“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堕於三恶。”宋 范仲淹《十六罗汉因果识见颂序》:“使群魔三恶,不起於心,万法诸缘,同归於善。”原注:“三恶,即指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 3.
三恶道释义:佛教谓六道轮迴中作恶业者受生的三个去处。即:造上品十恶业者堕入的地狱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入的饿鬼道;造下品十恶业者堕入的畜生道。
- 4.
三界六道释义:佛教将众生世间的生灭流转变化,按其欲念和色欲存在的程度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又称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六种,而“色界”与“无色界”的众生均属于天人道,称为“六道”。
- 5.
三途释义:⒈亦作“三涂”。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⒉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
- 6.
三途六道释义:“六道”是佛教世界观的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即“三涂”。
- 7.
不慧释义:⒈谓白痴。 《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 有兄而无慧”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杨伯峻 注:“似 杜 所据本‘无’作‘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安帝 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按,《晋书·安帝纪》作“不惠”。⒉不智;不聪明。《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慧。”晋 葛洪《抱朴子·遐览》:“昔时幸遇明师 郑君,但恨子弟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饿鬼》:“少不慧,喜其能读。”⒊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
- 8.
业趣释义:佛教语。 因善业恶业而得的不同去向、有人、天、地狱、饿鬼、畜牲等。趣,通“趋”。
- 9.
九界释义:⒈佛教语。 谓“十法界”中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九界相对佛界而言,均为迷界。⒉康有为所谓产生世间诸苦的九种界别。即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业界、乱界、类界和苦界。见《大同书》甲部第六章。
- 10.
五恶趣释义:佛教谓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轮迴处所。 相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而言,均为不良之趋所。
- 11.
五道释义:⒈五路、五个方面。《南史·吕僧珍传》:“建武 二年,魏 军南攻,五道并进。”唐 王昌龄《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塲。”⒉五种方法。《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⒊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迴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籤》卷十。南朝 宋 鲍照《佛影颂
- 12.
八难释义:⒈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⒉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 13.
六道释义:⒈谓耳、目、鼻、口及下体之前后二孔。⒉佛教语。谓众生轮迴的六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
- 14.
六道轮回释义:佛教语,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
- 15.
冥界释义:⒈佛教语。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总称。⒉指阴间。
- 16.
冥途释义:佛教指地狱饿鬼之处。
- 17.
四圣释义:⒈四位圣明的统治者。 指颛顼、帝喾、帝尧、帝舜。⒉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尧、舜、禹、汤。⒊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伏羲、轩辕(黄帝)、高辛(帝喾)、禹。⒋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周公、太公、召公、史佚。⒌四位圣明的统治者。指唐代肃宗、代宗、德宗、顺宗。⒍医家称黄帝、岐伯、秦越人(扁鹊)、张机为“四圣”。⒎佛教语。十界中,声闻、缘觉、菩萨、佛四界称“四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六凡”。⒏佛教语。禅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海众菩萨为“四圣”。
- 18.
四恶趣释义: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
- 19.
天道释义:⒈中国古代哲学名词。指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规律。唯心主义认为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唯物主义认为这是不体现任何意志的自然现象。⒉佛教六道之一。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 20.
幽途释义:佛教语。幽冥之途。指六道轮回中的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