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并重 并重的意思
bìngzhòng

并重

简体并重
繁体
拼音bìng zhòng
注音ㄅㄧㄥˋ ㄓ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ng bīng,(1) 合在一起。【组词】:并拢。合并。兼并。(2) 一齐,平排着。【组词】:并驾齐驱。并重(zhòng )。并行(xíng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组词】:并且。(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组词】:并不容易。 ◎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

zhòng chóng,(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组词】: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2) 程度深。【组词】:重色。重病。重望。重创。(3) 价格高。【组词】:重价收买。(4) 数量多。【组词】: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5) 主要,要紧。【组词】: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组词】:重视。尊重。器重。隆重。(7) 言行不轻率。【组词】:慎重。自重。(1) 再。【组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3) 层。【组词】: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基本含义

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重要性、地位、作用等方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并重的意思

并重 [bìng zhòng]

1. 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按察司》:“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谓之外臺,与都察院并重。”

并重 引证解释

⒈ 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按察司》:“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谓之外臺,与都察院并重。”


国语词典

并重 [bìng zhòng]

⒈ 同等重要。

如:「家庭和事业并重」、「营养和运动并重」。


并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偏重释义:着重一方面:学习只偏重记忆而忽略理解是不行的。

并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重释义: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按察司》:“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谓之外臺,与都察院并重。”
    • 2.
      九丑释义:⒈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逸周书·大匡》:“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逸周书·文政》:“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义丑□,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⒉指禁忌之凶日。《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胥 曰:‘今年七月辛亥……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而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⒊指凶神恶煞。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罗
    • 3.
      二簧释义:同“二黄”。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召》:“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他还会唱几句二簧,一两折奉天大鼓,和几句相声!”
    • 4.
      京剧释义:戏曲的主要剧种。 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 5.
      内外兼备释义: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意思。
    • 6.
      奥地利释义:中欧内陆国。面积839万平方千米。人口8039万(1994年)。首都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境内,多瑙河流经东北部。气候由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经济发达。工业部门多。农林牧业并重。旅游业兴旺。
    • 7.
      密西西比释义:美国南部一州,面积123584平方公里,首府杰克逊。工农业并重,长绒棉全国第一,石油天然气亦丰富。
    • 8.
      戏曲释义:中国各种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表演上以唱、念、做、打、舞并重为其主要特点。从宋代起已有完整的戏曲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余种。
    • 9.
      打花鼓释义: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 凤阳 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 10.
      桐城派释义:清 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 方苞、刘大櫆、姚鼐,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 秦、两 汉 及 唐 宋 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 11.
      武进士释义:明 清 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清文献通考·选举七》:“顺治 十二年兵部奉諭旨,国家用人,文武并重,今科武进士俱照文进士殿试大典一体举行。”
    • 12.
      汉语大词典释义:大型语文词典。罗竹风主编。全书正文十二卷,共收词语5万余条,约5,000万字,另有《附录·索引》一卷。第一卷198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二卷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4年出齐。这是中国第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词汇量的汉语词典。
    • 13.
      温室气体释义: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 14.
      甲勑释义:亦作“甲勅”。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唐 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 15.
      筋骨并重释义:治则。指治疗中骨与软组织并重,治骨的同时要治筋。
    • 16.
      赏贤使能释义: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 17.
      録音带释义:可以记录声音并重放的磁带。
    • 18.
      高産释义:⒈产量高。如:高产作物。⒉高的产量。《人民日报》⒊:“兴办和整修农田水利,预防水旱灾害,保证大量耕地的高产稳收。”《人民日报》⒋:“河北省 望都县 在发展农业经济中,逐步从重视农产品数量转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
    • 19.
      鹰扬释义:⒈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时维鹰扬。”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元 萨都剌《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清 孙枝蔚《苦雨杂诗》之四:“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⒉武事的代称。太平天囯 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⒊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孔璋

并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并重释义:不分主次,同等看待。 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按察司》:“明 初置提刑按察司,谓之外臺,与都察院并重。”
    • 2.
      九丑释义:⒈九种视为丑恶的行为。 《逸周书·大匡》:“昭明九则,九丑自齐。”《逸周书·文政》:“九丑:思勇丑忘,思意丑变,思义丑□,思治丑乱,思固丑转,思信丑奸,思让丑残,思行丑顽,思仁丑舋。”⒉指禁忌之凶日。《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胥 曰:‘今年七月辛亥……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而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风,眼见得都该渰死了的。”⒊指凶神恶煞。旧题 唐 柳宗元《龙城录·罗
    • 3.
      二簧释义:同“二黄”。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召》:“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他还会唱几句二簧,一两折奉天大鼓,和几句相声!”
    • 4.
      京剧释义:戏曲的主要剧种。 流行地区很广。清代中叶由徽汉等剧种进入北京后演变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故又名皮黄戏。
    • 5.
      内外兼备释义: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意思。
    • 6.
      奥地利释义:中欧内陆国。面积839万平方千米。人口8039万(1994年)。首都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境内,多瑙河流经东北部。气候由温带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经济发达。工业部门多。农林牧业并重。旅游业兴旺。
    • 7.
      密西西比释义:美国南部一州,面积123584平方公里,首府杰克逊。工农业并重,长绒棉全国第一,石油天然气亦丰富。
    • 8.
      戏曲释义:中国各种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表演上以唱、念、做、打、舞并重为其主要特点。从宋代起已有完整的戏曲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余种。
    • 9.
      打花鼓释义:戏曲传统剧目。属于民间小戏。写 凤阳 一对逃荒夫妇,流浪卖艺,遭受富家公子戏弄的故事。歌舞并重。剧中曲调《凤阳歌》、《鲜花调》等流传甚广。
    • 10.
      桐城派释义:清 代散文流派。 其代表人物 方苞、刘大櫆、姚鼐,皆 安徽 桐城 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 秦、两 汉 及 唐 宋 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 清 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 11.
      武进士释义:明 清 时武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清文献通考·选举七》:“顺治 十二年兵部奉諭旨,国家用人,文武并重,今科武进士俱照文进士殿试大典一体举行。”
    • 12.
      汉语大词典释义:大型语文词典。罗竹风主编。全书正文十二卷,共收词语5万余条,约5,000万字,另有《附录·索引》一卷。第一卷198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二卷起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994年出齐。这是中国第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词汇量的汉语词典。
    • 13.
      温室气体释义: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 14.
      甲勑释义:亦作“甲勅”。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唐 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 15.
      筋骨并重释义:治则。指治疗中骨与软组织并重,治骨的同时要治筋。
    • 16.
      赏贤使能释义: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 17.
      録音带释义:可以记录声音并重放的磁带。
    • 18.
      高産释义:⒈产量高。如:高产作物。⒉高的产量。《人民日报》⒊:“兴办和整修农田水利,预防水旱灾害,保证大量耕地的高产稳收。”《人民日报》⒋:“河北省 望都县 在发展农业经济中,逐步从重视农产品数量转向高产优质高效并重。”
    • 19.
      鹰扬释义:⒈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时维鹰扬。”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元 萨都剌《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清 孙枝蔚《苦雨杂诗》之四:“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⒉武事的代称。太平天囯 洪仁玕《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⒊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孔璋

并重造句

1.当老师的教导学生,要情理并重,让他们心悦诚服。

2.学习上我们应注意文、理科并重

3.卫生保健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治疗并重的方针。

4.北方地区雨量集中,要坚持防汛与抗旱并重

5.太原以南吹打并重,吹管乐器主要是唢呐。

并重(bingzh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并重是什么意思 并重读音 怎么读 并重,拼音是bìng zhòng,并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并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