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史 [jiǎng shǐ]
1. 宋·元间“说话”四科之一。讲说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的长篇平话。
讲史 引证解释
⒈ 宋 元 间“説话”四科之一。讲说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的长篇平话。
引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崇观 以来,在京瓦肆伎艺…… 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祥,讲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宋 人説话之影响於后来者,最大莫如讲史。”
国语词典
讲史 [jiǎng shǐ]
⒈ 宋、元时的一种说唱艺术项目。主要讲述历代兴亡史事,以浅显文言,并予以戏剧化之润饰而成,后发展为演义小说。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等。
讲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汉通俗演义释义:一称《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讲史小说。明代谢诏作。十卷,一百四十六回。情节起于王莽建立新朝,终于汉桓帝。对光武中兴尤多着墨。多取材于史书与前人同类小说。
- 2.
东西晋演义释义:讲史小说。 明代杨尔曾作。十二卷,五十回。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叙述东晋史实,多取材于正史,文字典雅。
- 3.
俗文学释义:指我国古代的通俗文学,包括歌谣、曲子、讲史、话本、变文、弹词、宝卷、鼓词、民间传说、笑话、谜语及宋元以来南北戏曲、地方戏等。
- 4.
全相释义:旧时通俗话本、演义等绘有人物绣像及每回故事内容者,称“全相”。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上》:“日本 内阁文库藏 元 至治(1321至1323年)间 新安 虞氏 刊本全相(犹今所谓绣像全图)平话五种。”
- 5.
参请释义:⒈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宋 苏辙《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⒉泛指向长辈请教。元 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⒊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三:“宋 代有说经、说参请的风气,和说小说、讲史书者同列为‘说话人’的专业。”
- 6.
头回释义:⒈宋 代演戏时称第一个节目。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般杂剧:杖头傀儡 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⒉亦作“头迴”。指话本小说的入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这回书单説一个官人,只因酒后一时戏笑之言,遂至杀身破家,陷了几条性命。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迴’。”《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説话的,你因甚的,头回説这‘八难龙笛词’?”许政扬 注:“説话(书)的引首。也叫得胜头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此种引首,与讲史之先叙天地开闢者略异,大抵诗词之
- 7.
讲史书释义:即讲史。
- 8.
说书释义:一部分曲艺的俗称。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苏州弹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