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催徵 催徵的意思
cuīzhēng

催徵

简体催徵
繁体
拼音cuī zhēng
注音ㄘㄨㄟ ㄓ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uī,(1) 使赶快行动。【组词】:催促。催办。催讨。(2) 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组词】: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

zhǐ zhēng,(1) 召,征召。《爾雅•釋言》。【组词】:“徵,召也。”(2)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组词】:“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3)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组词】:“以時徵其賦。”(4)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组词】:“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5)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组词】:“徵,證也。”(6)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组词】:“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7) 证明。《廣雅•釋詁四》。【组词】:“徵,明也。”(8)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组词】:“徵,成也。”(9)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组词】:“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10) 典,主管。《莊子•天道》。【组词】:“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11) 虚。《爾雅•釋詁上》。【组词】:“徵,虚也。”(12)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组词】:“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1)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例句】:“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1) 通“懲”。《荀子•正論》。【组词】:“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2) 用同“澂”。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组词】:“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3)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组词】:“徵,縣名,在同州。”

基本含义

催促征收税款或其他款项。

催徵的意思

催徵 [cuī zhēng]

1. 催促征收田赋租税。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兰、镇寧、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催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催徵释义:催促征收田赋租税。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兰、镇寧、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 2.
      催趱释义:⒈亦作“催儹”。催赶,督促。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我今亲身直至 絳州,催趲军马,走一遭去。”《水浒传》第四七回:“比及杀到 独龙冈 上,是黄昏时分,宋江 催趲前军打庄。”《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 江西 寧王 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陞了 南赣道,催趲军需。”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平时催儹,逢限稽查。”⒉谓德业修养上努力前进。宋 朱熹《答王子合书》之十七:“后来自觉如此含胡,恐误朋友,方着力催儹功夫。”⒊清 代漕运,沿途地方官皆有督同催运责任,谓之趲重催空,省称催趲。《清会
    • 3.
      地方官释义:旧称主管地方政务的官员。如知府、知县等。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禀老爷,那地方官説,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徵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袁世凯演义》第三回:“太监 李莲英 又象过去一样公开收受贿赂……甚至地方官每天所供的御膳也要纳‘宫门费’才肯递上去。”
    • 4.
      屯仓释义:⒈屯田区的粮仓。《明史·食货志一》:“三十年定科则:军田一分,正粮十二石,贮屯仓,听本军自支,餘粮为本卫所官军俸粮。”《中国民间故事选(二)·反江山和守备老爷》:“有个守屯仓的守备老爷。”⒉贮粮入仓。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部·催徵》:“漕米屯仓不过一季。”
    • 5.
      市铺释义:店铺。明 李东阳《应诏陈言奏》:“若京师市铺,光禄寺科派太繁,供应之物急於田赋,买办之使亟於催徵,官价不克,动踰时月。”
    • 6.
      排年释义:⒈连年,逐年。《元典章·礼部五·医药》:“今将各处排年未纳药物开坐前去,请催贡。”⒉古代称里甲轮流值年当差。亦指轮流当差的人。《明史·食货志一》:“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清 吴伟业《芦洲行》:“州县逢迎多妄报,排年赔累是重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十甲轮充值年当差者,谓之排年。其一年中之正赋杂差,皆排年是问。”
    • 7.
      撒数释义:零星数目。明 吕坤《呻吟语·谈道》:“曰:理气性命终不可谈耶?曰:这便是理气性命显设处,除了撒数没总数。”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定催徵法》:“使排年里长知一里应徵银米总数并花户一岁应完银米撒数而督催之。”
    • 8.
      本等释义:⒈本分。 恰如其身份地位。明 徐渭《渔阳弄》:“你为鼓史,自有本等服色,怎么不穿?”明 李贽《寒灯小话》:“为君者 汉 唯有 孝高、孝文、孝武、孝宣 耳,餘尽奴也。则以奴名人,乃其本等名号,而反怒人何也?”清 李渔《奈何天·分扰》:“众换本等衣巾上。”⒉本分。本身分内。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小的别的不会,这调风贴怪,帮閒钻懒,须是本等行业,我就与你説去。”清 李渔《奈何天·助边》:“我想这水旱交祲之后,三空四匱之时,本等的钱粮,尚且催徵不起,额外的军餉,如何措置得来?”⒊指分内应作或应有的事。元
    • 9.
      粮户释义:⒈缴纳田赋之民户。《明史·食货志二》:“里甲催徵,粮户上纳,粮长收解,州县监收。粮长不敢多收斛面,粮户不敢搀杂水穀糠粃。”⒉方言。地主。《太平天囯歌谣》:“毛竹笋,黄又黄,农民领袖 李忠王。种田人见了他赛过亲娘,粮户见了他像见阎王。”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伪满 压迫咱们十四年,粮户苦害我们几千年。”李劼人《天魔舞》第二章:“何况说起来,你还有家当,大小总算个粮户。”
    • 10.
      贪狼释义:⒈贪婪残暴的狼。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元耶律楚材《扈从冬狩》诗:“壮士弯弓殞奇兽,更驱虎豹逐贪狼。”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括孱肌而餧饿虎,牢罢犬以饱贪狼,安有不立啖俱尽者哉。”喻指贪婪残暴的人。⒉犹贪狠。⒊星名。即狼星。亦称天狼。语本《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云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蒋骥《山带阁注楚辞·馀论上·九歌》:“又日方东升,贪狼遽见,操弧一射,忽已沦降。”明张煌言《挽王完勋侍御》诗:“星沉汉垒贪狼耀,风劲胡营战马哀。”清丘逢甲《杂诗》之一:“
    • 11.
      运判释义:古代官名。 宋 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宋 高承《事物纪原·节钺帅漕·运判》:“开宝 五年八月九日,以 潘美尹 崇珂 并兼领 岭 南转运使,以转运使 王明 为副使,许允言 为判官,则转运之有判,自此其始也。太平兴国 三年四月十日,置诸道转运判官。”宋 王安石《与马运判书》:“运判阁下:比奉书,即蒙宠答,以感以怍。”《清会典事例·户部·盐法》:“至 甘肃、四川、云南、贵州 等省未设运使……其运同、运判、提举等官,均有催徵钱粮之责。”
    • 12.
      递禀释义:向上级呈送报告。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如顽户任催不纳,排年递禀摘拘。”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三节:“成章 主议改成师范学校……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
    • 13.
      里排释义:明 代赋役法,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轮流由里长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税;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轮值充当的里长,称“里排”。清 初仍之。明 沉榜《宛署杂记·马政》:“宛平 地亩与各衙门什伍犬牙。民贫,驾言餘地,售之贵介;里排不敢问,则为逃絶。而册载虚数,实犂然如旧。”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催徵花户钱粮,惟凭里长;而里甲之总催,又有轮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惯衙门者钻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揽。”参阅《明史·食货志一》、《清史稿·食货志二》。
    • 14.
      飞射释义:⒈迅疾喷射。《文选·王褒<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李善 注:“飞射,气出迅速也。”⒉任意征派。《元典章·户部七·杂例》:“各处州县司吏乡司人等,近年以来,每遇节朔科敛追节钱物不少。无由而行,以徵粮为名,各分都保给引催徵,或户名争差,或合悬歉,或自钞在佃客之家,未及取回,或原无留额,妄行飞射,一勾到官,便则枷禁决挞。”

催徵(cui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催徵是什么意思 催徵读音 怎么读 催徵,拼音是cuī zhēng,催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催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