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勋 [shū xūn]
1. 特出的功勋。
殊勋 引证解释
⒈ 特出的功勋。
引《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董昭 等谓 太祖 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隋 李德林 《天命论》:“太祖 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 魏 室,建茂绩于 周 朝。”
宋 杨万里 《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诗:“夙退自欣还自笑,素餐便当策殊勋。”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共扶真主,各建殊勋。”
国语词典
殊勋 [shū xūn]
⒈ 卓越的功勋。
引《三国志·卷一〇·魏书·荀彧传》:「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
隋·李德林〈天命论〉:「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茂绩于周朝。」
殊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堂除释义:⒈堂下的台阶。⒉宋制,京官、选人一般由吏部选差,其有特殊勋劳者,得由政事堂直接奏注差遣,称“堂除”。
- 2.
宿构释义:⒈预先构思、草拟。多指诗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宋 周密《齐东野语·降仙》:“降仙之事,人多疑为持箕者狡獪,以愚旁观,或宿构诗文,託为仙语。”茅盾《动摇》八:“而满心想独建殊勋的 胡国光 也深恐别人捷足先得,便迫不及待地在最近的县党部会议中提出了他的宿构的议案了。”⒉事先谋划准备。《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羽 若果有此劝而 备 不肯从者,将以 曹公 腹心亲戚,实繁有徒,事不宿构,非造次所行。”⒊宿搆:预
- 3.
昌霍释义:战国 燕 上将军 昌国君(乐毅)与 汉 大将军 霍光 的并称。两人均为国建立殊勋,而终为嗣主所忌。
- 4.
殊勋释义:特殊功勋:屡建殊勋。
- 5.
殊勋异绩释义:殊:突出。 勋:功勋。异:不同。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
- 6.
殊勋茂绩释义:殊勋茂绩(shū xūn mào jì),汉语词语,指卓越的功勋业绩。
- 7.
淩烟释义:凌烟阁 的省称。 宋 叶适《晋元帝庙记》:“汉 唐 陋矣,其殊勋盛烈,亦纪官爵,图形貌,有 麒麟、云臺、凌烟 之目,夸其得意。”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 凌烟。”明 张居正《寄严少师三十韵》:“所希垂不朽,勋业在 凌烟。”
- 8.
粉骨释义:粉身碎骨,不惜生命。 《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常阶旧途,復见侵抑。”《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报命讎门。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宋 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愿与 軾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
- 9.
纳揆释义:任用百官。语出《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宋书·恩倖传·徐爰》:“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神宗始於俾乂,上日兆於纳揆。”《隋书·高祖纪下》:“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 10.
纳陛释义: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
- 11.
诚节释义: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东平 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礼,著论,称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 12.
进秩释义:进升官职;增加俸禄。 《艺文类聚》卷四五引 晋 李重《杂奏议》:“其有殊勋者,輒璽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宋史·食货志下四》:“政和 六年,盐课通及四千万緡,官吏皆进秩。”清 钮琇《觚賸·雪遘》:“﹝ 吴六奇 ﹞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跡行伍,进秩元戎。”
- 13.
韩国释义:⒈相传为 齐国 善于相狗的人。 《文选·曹植<求自试表>》:“卢狗悲号,韩国 知其才。”刘良 注:“齐 人 韩国 相狗於市,遂有狗号鸣而 国 知其善。”⒉指 北宋 大臣 富弼。弼 曾任宰相,进封 韩国公,故称。宋 张元干《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韩国 殊勋,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