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席帽 席帽的意思
mào

席帽

简体席帽
繁体
拼音xí mào
注音ㄒ一ˊ ㄇ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1)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组词】:席子。草席。苇席。竹席。凉席。席地而坐。席卷(juǎn )。(2) 座位。【组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3) 酒筵,成桌的饭菜。【组词】:筵席。宴席。酒席。(4)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组词】:四席。(5) 职位。【组词】:主席。西席(塾师)。(6) 量词。【组词】:一席酒。(7) 姓。

mào,(1) 盖头的东西。【组词】: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组词】:笔帽儿。螺丝帽儿。

基本含义

指被人轻蔑、侮辱或讽刺,使人丢面子或感到尴尬。

席帽的意思

席帽 [xí mào]

1.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席帽 引证解释

⒈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晋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 唐 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国语词典

席帽 [xí mào]

⒈ 用藤草编织成的帽子。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唐、宋时,尚未显贵的读书人都戴这种帽子。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陈维崧〈满江红·席帽聊萧〉词:「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席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化鳞释义:变化为龙。比喻取得功名。唐 刘得仁《上姚谏议》诗:“终计依门馆,何疑不化鳞。”明 叶显祖《鸾鎞记·京晤》:“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参见“化鱼”。
    • 2.
      席帽离身释义:宋 李巽 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李秀才 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事见 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后即因以“席帽离身”指读书人应科举考试及第做官。
    • 3.
      张盖释义:张开伞盖;打伞。《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 之相 秦 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唐 李贺《瑶华乐》:“列斾如松,张盖如轮。”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又至 成化 间,定五年一大恤,命司礼掌印内臣主之,出则张盖列骑,正坐於棘寺堂。”或曰,戴席帽谓之“张盖”。参阅 宋 无名氏《释常谈》。
    • 4.
      裁帽释义:宋 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员所戴之帽。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纱并仅围为其半而成。
    • 5.
      风饕释义:谓风狂暴。清 钱谦益《送陈生昆良南归》诗:“席帽疲驴问牖城,风饕雪虐泪纵横。”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致赵秋舲书》:“风饕兼雪虐,未尝逢雨师。”

席帽(xim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席帽是什么意思 席帽读音 怎么读 席帽,拼音是xí mào,席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席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