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徒歌 徒歌的意思

徒歌

简体徒歌
繁体
拼音tú gē
注音ㄊㄨˊ ㄍ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gē,(1) 唱。【组词】: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2) 能唱的文词。【组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基本含义

指徒步漫游在山野之间,吟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徒歌的意思

徒歌 [tú gē]

1. 指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

[singing without music accompaniment;]

徒歌 引证解释

⒈ 无乐器伴奏的歌。

《尔雅·释乐》:“徒吹谓之和,徒歌谓之謡。”
《晋书·乐志下》:“凡此诸曲(《子夜歌》、《凤将雏歌》等),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絃。”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唯人声而无八音谓之徒歌徒歌曰謡。”
朱自清 《朗读与诗》:“诗出于歌,歌特别注重节奏;徒歌如此,乐歌更如此。”

⒉ 指无伴奏歌唱。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跂予旅东馆,徒歌属南墉。”


国语词典

徒歌 [tú gē]

⒈ 歌唱时不以乐器伴奏,称为「徒歌」。

《尔雅·释乐》:「徒歌谓之谣。」
《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凡此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徒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歌謡释义:⒈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⒉歌唱。⒊歌颂。
    • 2.
      粤讴释义:曲艺曲种。流行于 广东 粤语地区。相传为 清 嘉庆 年间 粤 人 冯询、招子庸 在南音基础上发展而成。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分起式、正文、结式三部分。多为徒歌,也可加用琵琶、洞箫、扬琴伴奏。
    • 3.
      虞殡释义:送葬歌曲。《左传·哀公十一年》:“公孙夏 命其徒歌《虞殯》。”杜预 注:“送葬歌曲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挽歌辞者,或曰古者《虞殯》之歌,或曰出自 田横 之客,皆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唐 李百药《文德皇后挽歌》:“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清 钱谦益《李将军国樑挽词》之二:“《国殤》应会鼓,《虞殯》已闻歌。”
    • 4.
      诗颂释义:⒈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孔颖达 疏:“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汉书·佞幸传·李延年》:“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 司马相如 等作诗颂。 延年 輒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⒉泛指诗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 李善 注:“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参见“ 六义 ”。参阅 清 阮元
    • 5.
      賫志释义:亦作“賷志”。 怀抱着志愿。唐 黄滔《祭崔补阙文》:“賫志殁地,其痛何如?”明 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寃賷志,如 汉 代 韩 彭。”林基路《囚徒歌》:“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赍志含愤赴刑场。”

徒歌(tug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徒歌是什么意思 徒歌读音 怎么读 徒歌,拼音是tú gē,徒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徒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