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典传 典传的意思
diǎnzhuàn

典传

简体典传
繁体典傳
拼音diǎn zhuàn
注音ㄉ一ㄢˇ ㄔㄨ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iǎn,(1)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组词】:典籍。字典。词典。经典。引经据典。(2) 标准,法则。【组词】:典章。典制。典故( ➊ 典制和掌故; ➋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范。典雅。典礼。典型。(3) 指典礼。【组词】:盛典。大典。(4) 主持,主管。【例句】:典试(主持科举考试之事)。典狱。(5) 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组词】:典卖。典押。典契。(6) 姓。

chuán zhuàn,(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组词】:经传。《左传》。(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组词】: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例句】:《水浒传》。(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例句】: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基本含义

指典籍和传承的重要性。

典传的意思

典传 [diǎn zhuàn]

1. 古代的书籍。

典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书籍。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天子﹞不博古之典传,不僴於威仪之数,《诗》、《书》、《礼》、《乐》无经,天子学业之不法:凡此其属,太师之任也。”


典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骢释义:《后汉书·桓典传》:“﹝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 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 2.
      国师释义:⒈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 之辱也。”⒉王莽 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歆 为国师。”参见“四辅”。⒊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⒋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⒌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⒍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大宋僧
    • 3.
      小诵释义:指年小时所诵习的典传。 《大戴礼记·保傅》:“简闻小诵,不传不习,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王聘珍 解诂:“简闻,谓所闻於简策者。小诵,谓年小时所诵者。”
    • 4.
      御史骢释义:《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用为御史典故。
    • 5.
      睚眦之隙释义:亦作“睚眥之隙”。同“睚眥之怨”。《後汉书·赵典传》:“今與 郭汜 争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讎。”《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 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衆,睚眦之隙必報,人不自保。”
    • 6.
      避骢马释义:《后汉书·桓典传》:“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以“避驄马”指回避侍御史。
    • 7.
      骢马使释义:《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驄马使”指御史。唐 张南史《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驄马使,却就紫阳仙。”明 何景明《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诗:“柏臺驄马使,兰谷凤仙家。”《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 寧国府,驄马使弹劾 平安州。”
    • 8.
      鸟乌释义:乌鸦。《左传·襄公十八年》:“师旷 告 晋侯 曰:‘鸟乌之声乐,齐 师其遁。’”杨伯峻 注:“鸟乌祗是乌。”《后汉书·赵典传》:“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宋 范成大《珠塘》诗:“林茂鸟乌急,坡长驴驮鸣。”

典传(dianch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典传是什么意思 典传读音 怎么读 典传,拼音是diǎn zhuàn,典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典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