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函 [xìn hán]
1. 信件。
英[letter;]
信函 引证解释
⒈ 书信。
引巴金 《卢骚与罗伯斯庇尔》:“信函里的痛苦的字句说明了一个受着迫害、陷于贫苦境地的老人的求助的心情,把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深深地感动了。”
例如:信函往来。
国语词典
信函 [xìn hán]
⒈ 信件。
例如:「请代我转交这封信函给她。」
信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信件释义:书信和递送的文件、印刷品。
- 2.
信笺释义:信纸。
信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达释义:⒈不经禀报自行上达。⒉用于信函结尾。专此奉达的略语。
- 2.
书呈释义:书信,信函。
- 3.
亲启释义:除了收信人之外的所有人请勿打开该信函阅读,另外也请收信人不要张扬信中内容。
- 4.
休致释义:⒈官吏年老去职。宋 王禹偁《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元 方回《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之一:“弱冠至休致,日须成一诗。”《明史·选举志三》:“有学识才干者辟赴中书,与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遂上疏乞休致,不许;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祁龙威 说明:“史致諤‘休致’后,寄居 常州。”⒉泛指辞官。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有中散大夫 吴执中 者,少年登科。皇祐
- 5.
余印释义:古代州官用于封缄信函、畜产烙印等专项事务的戳记。 因非正式官印,故称。《唐律疏议·贼盗·盗官文书印》:“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餘印,杖一百。”长孙无忌 疏议:“餘印谓给诸州封函及畜产之印,在令式,印应官给,但非官文书之印。”
- 6.
信函释义:书信:私人信函。 信函往来。
- 7.
信汇释义:⒈由银行或邮局通过信函办理汇兑:日前信汇五千元,谅已收到。⒉通过信函办理的汇款:昨日收到一笔信汇。
- 8.
候函释义:问候的信函。
- 9.
冰案释义:旧时官方公文信函称收函的机关为冰案。 清 林则徐《咨覆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据 英吉利国 领事 义律,於本月初十日上省,十一日子刻具有夷禀一件,业经本部堂明白批示,并咨明冰案。”太平天囯 黄彭年《代刘蓉函稿》之三:“各军锅、帐、鎗、炮,陆续解到,已分飭委员转解各军。前承飭解两月餉银及 魏琴堂 所解之五万两,现在分起匀拨飭领,另牘奉达冰案。”
- 10.
函令释义:用信函下达命令。
- 11.
函复释义:以信函回复。
- 12.
函示释义:⒈用信函下达的指示。如:关于这个问题,上级已有函示。⒉谓以信函方式指示或通知别人。如:王教授函示我去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
- 13.
原品休致释义: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负曝闲谈》第四回:“在 苏州 颇结交得两个势要:一个叫 潘明,是位丁艰回籍的太史公;一位 李百德,是位原品休致的臬台。”祁龙威《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说明》:“吴煦 后被 李鸿章 参革,史致諤 也和 左宗棠‘有隙’而于 同治 三年以原品休致。”
- 14.
妆次释义:⒈旧时书信中对女子的敬辞,犹对男子称阁下。 ⒉旧时信函中对妇女的敬称。犹对男子之称足下,阁下等。
- 15.
密函释义:秘密信函。 《南史·殷景仁传》:“景仁 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函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
- 16.
寸札释义:短小的信函。
- 17.
小袋释义:⒈用于装物或运物的小包。⒉;特指递送头等邮件或外交信函的、有封口装置的袋子。⒊小而薄的包装用物(如信封或扁平的袋)⒋常指皮革或帆布制平底、附有背带的小包。
- 18.
尺函释义:指信函。
- 19.
尺楮释义:⒈信函。⒉指篇幅短小的文字。
- 20.
尺翰释义:指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