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输 [suì shū]
1. 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主要是粮米,多由水路运输。
岁输 引证解释
⒈ 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主要是粮米,多由水路运输。
引《新唐书·刘晏传》:“即尽以漕事委 晏,故 晏 得尽其才,岁输始至,天子大悦。”
唐 元稹 《竹部》诗:“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
岁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卖释义:旧时民间将盐、铁、茶之类属于专卖性质的物资卖给官府,称为“中卖”。 《宋史·食货志下五》:“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宋史·食货志下七》:“明年令诸路铁倣茶盐法榷鬻,置炉冶收铁,给引召入通市。苗脉微者听民出息承买,以所收中卖於官,私相资易者禁之。”
- 2.
僧祇户释义: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 曇曜 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賑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 并许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镇矣。”
- 3.
岁输释义: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主要是粮米,多由水路运输。《新唐书·刘晏传》:“即尽以漕事委 晏,故 晏 得尽其才,岁输始至,天子大悦。”唐 元稹《竹部》诗:“持此欲何为?官家岁输促。”
- 4.
木栰释义:同“木筏”。 《宋史·苏轼传》:“岐 下岁输 南山 木栰,自 渭 入 河,经 砥柱 之险。”
- 5.
枯骨税释义:古代苛税的一种。耕牛死后还要缴的税。《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及 潘美 定 湖南 ……营田户给牛,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
- 6.
牛具释义:⒈耕牛和农具。《宋史·庄夏传》:“时流民来归,夏 言:‘荆、襄、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元史·世祖纪十》:“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⒉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金史·食货志二》:“牛头税,即牛具税,猛安、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金史·食货志二》:“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 7.
破産释义:⒈丧失全部财产。《史记·孔子世家》:“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南朝 梁 任昉《与沉约书》:“破产而字死友之孤,开门而延故人之殯。”唐 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诗:“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明史·王恕传》:“江 南岁输白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贱工。”杨沫《青春是美好的》:“家中破产了,穷困了,父亲又逃亡不知去向。”⒉债务人无力偿还欠债时,法院根据债务人或债权人的申请,作出裁定,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变价,按债额定比例归还债权人,其不足之
- 8.
租庸调释义: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 9.
花纱释义:⒈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古代多以丝为之。唐 元稹《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宋史·食货志上三》:“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明道 中,又减 两蜀 岁输锦綺、綾罗、透背、花纱三之二,命改织紬、绢以助军。”《金史·舆服志中》:“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綾罗丝紬。”⒉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茅盾《子夜》二:“‘标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震得人耳聋。”
- 10.
衰征释义:亦作“衰政”。 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政,通“征”。《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韦昭 注:“衰,差也。视土地之美恶,及所生出,以差征赋之轻重也。”《荀子·王制》:“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土,民有者无得旷,其非岁月所能受者,程以三年,岁输其税什二,视其物色而衰征之。”
- 11.
责期释义:规定期限。《宋史·食货志下八》:“凡货之可市及滞於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若欲市於官,则度其抵而贷之钱,责期使偿,半岁输息十一,及岁倍之。”
- 12.
资钱释义:⒈钱财。《新唐书·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⒉让钱流通。宋 叶适《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会之滞于州库者,为之转糴而资钱于市;钱会常相权,民无贵食,肆无虚券。”
- 13.
输粟释义:⒈运送谷物。《左传·僖公十三年》:“秦 於是乎输粟于 晋,自 雍 及 絳 相继。”⒉古代农户向官府捐纳粮食。《新唐书·食货志一》:“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⒊明 清 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捐纳财货于官府,称输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纳粟民生高第》:“景泰 以后,胄监始有纳马之例,既改为输粟,初不过青衿援例耳。”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输粟富家儿,不识一丁,口尚乳臭。”明 章懋《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生子三人,长即 希奭,材而克家,以输粟拜散官。”
- 14.
邑豪释义:部族酋豪。《后汉书·南蛮传》:“肃宗 元和 元年,日南 徼外 蛮夷 究不事人 邑豪献生犀、白雉。”《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纯(郑纯)与 哀牢夷 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 俗安之。”
- 15.
铛户释义:以煎盐为业的人家。《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二》:“其 北京 管内盐鐺户,合纳逐年盐利。”《宋史·食货志下五》:“仁宗 时,分 永利东、西 两监。东隶 并州,西隶 汾州。籍州民之有鹻土者为鐺户,户岁输盐於官,谓之课盐,餘则官以钱售之,谓之中卖。”《文献通考·征榷三》:“鬻鹻为盐,大牴鹻土,或厚或薄,薄则利微,鐺户破产不能足其课。”
- 16.
阑遗释义:⒈遗失。 唐 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诸拾得阑遗物,当日送纳虞侯者,五分赏一。”《新唐书·百官志一》:“阑遗之物,揭於门外,牓以物色,期年没官。”宋 李纲《与向伯恭龙图书》:“当于事定威行之后,置一官司,出文榜,立限期,俾得阑遗之物一钱以上并自陈纳。过期因事彰露,为人告发,并置之法。”⒉遗漏。《元史·世祖纪五》:“括诸寺阑遗人口。”《元史·世祖纪八》:“辛巳,大都 立 蒙古 站屯田,编户岁输包银者及 真定 等路阑遗户,并令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