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倒衣 倒衣的意思
dǎo

倒衣

简体倒衣
繁体
拼音dǎo yī
注音ㄉㄠˋ 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ǎo dào,(1)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组词】: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组词】: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1)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组词】: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组词】:倒水。倒茶。(3) 反过来,相反地。【组词】: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 向后,往后退。【组词】:倒退。倒车。(5) 却。【例句】: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基本含义

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倒衣的意思

倒衣 [dǎo yī]

1.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孔颖达疏:“群臣当以失晩,复恐后期,故于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着衣裳而朝君。”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3. 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倒衣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倒衣”谓忙于公务。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孔颖达 疏:“羣臣当以失晚,復恐后期,故於东方未明之时,急促惶遽,不暇整理衣服,故颠倒著衣裳而朝君。”
唐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长路更执紼,此心犹倒衣。”
宋 苏辙 《次韵门下吕相公同访致政冯宣猷一首》:“懒从朝謁事驂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⒉ 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用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斯时也,山林之间,宜倒衣以接礼,重跡以应命。”
宋 叶适 《祭戴詹事文》:“我病卧久,迟公远归。曷不迎门?曷不倒衣?曷不大斗,以酌寿祺!”


倒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傎倒释义:亦作“傎到”。颠倒;错乱。《仪礼·士丧礼》“祭服不倒”汉 郑玄 注:“敛者趋方,或傎倒衣裳。”《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蔡京 姦足以惑众,辨足以饰非,巧足以移动人主之视听,力足以傎倒天下之是非。”严复《译<天演论>例言》:“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於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
    • 2.
      绸缪牖户释义:犹绸缪未雨。 宋 范成大《枕上六言》诗之一:“一老綢繆牖户,幾人顛倒衣裳。”参见“綢繆未雨”。
    • 3.
      颠衣到裳释义:到,通“倒”。形容匆忙而乱了顺序。同“颠倒衣裳”。
    • 4.
      风宪释义:⒈风纪法度。《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 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致破国身亡,不可胜数。”唐 窦常《和裴端公枢芜城秋夕简远近亲知》:“汉 廷风宪在,应念匪躬人。”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 从古以来,本有御史臺主持风宪,然亦不过君主的奴僕,没有中用的道理。”⒉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唐 元结《辞监察御史表》:“臣自布衣,未踰数月,官忝风宪,任廉戎旅。”宋 司马光《初除中丞上殿札子》:“臣蒙陛下圣恩,拔於众臣之中,委以风宪,天下细小之事,皆未足为陛下言之。

倒衣(dao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倒衣是什么意思 倒衣读音 怎么读 倒衣,拼音是dǎo yī,倒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倒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