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艺 [dào yì]
1. 亦作“道蓺”。
2. 指学问和技能。
4. 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
道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道蓺”。
⒉ 指学问和技能。
引《周礼·地官·乡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德行,察其道艺。”
贾公彦 疏:“察其道艺者,谓万民之中有六艺者并拟宾之。”
宋 范质 《诫儿侄八百字》诗:“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 ﹞又问:‘道艺何为?’ 子期 道:‘也就是打柴为生。’”
⒊ 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
引《后汉书·方术传序》:“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深念学道艺养生者,随师不得其人,竟无所成,而使后之有志者,见彼之不得长生,因云天下之果无仙法也。”
国语词典
道艺 [dào yì]
⒈ 道术。
引唐·张读〈闾丘子〉:「时有吴道士者,以道艺闻,庐于蜀门山。」
道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耦释义: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仪礼·乡射礼》:“三耦,俟于堂西,南面东上。”郑玄 注:“司正既立,司射选弟子之中德行道艺之高者以为三耦,使俟事於此。”《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范献子 来聘,拜城 杞 也,公享之,展庄叔 执币、射者三耦。”杜预 注:“二人为耦。”
- 2.
乡饮酒礼释义:亦称“乡饮酒”。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 韩愈《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清 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
- 3.
保任释义:⒈保守;保持。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昔陪臣 书,能输力於王室,王施惠焉。其子 黶,不能保任其父之劳。”明 李贽《复京中友朋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只此一字,便是 孔 门学派。能亲便是生机。些子意思,人人俱有,但知体取,就是保任之扩充之耳。”⒉担保。《周礼·秋官·大司寇》“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唐 贾公彦 疏:“云使州里任之者,仍恐习前为非而不改,故使州长里宰保任乃舍之。”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次则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輒以官
- 4.
士民释义: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 注:“学习道艺者。”《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唐玄宗 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战国 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 5.
学道释义:⒈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贫也,非病也。”宋 唐庚《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明 唐顺之《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⒉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宋 苏轼《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
- 6.
庠学释义:古代地方学校。《周礼·地官·乡大夫》“三年则大比,攷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唐 贾公彦 疏:“谓乡中有贤者皆集在庠学。”
- 7.
教诱释义:教育诱导。唐 皇甫曾《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王烈 器业过人……善於教诱。”明 唐顺之《陆慎斋先生寿序》:“古者,耆年道艺之士,尊则为三老五更,以为王侯之师;下不失为閭胥族师,以教诱化诲其乡人。”
- 8.
营道释义:研习道艺。 《礼记·儒行》:“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孔颖达 疏:“营道同术者,谓经营道艺同齐於术……营道同术,据所习道艺也。”晋 陆机《赴洛》诗之一:“希世无高符,营道无烈心。”唐 储光羲《荐玄德公庙》诗:“表微在营道,明祀将祈年。”
- 9.
读法释义:⒈亦作“读灋”。宣读法令。《周礼·地官·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贾公彦 疏:“而读法者,谓对众读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王欲与官事,则何不试习读法?”宋 欧阳修《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又有州党族官岁时月朔春秋酺禜询事读法,一岁之间又有几?”清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故古者饮射读法,在今日则守令之职。”⒉指字应作何音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当下我説这‘汉’字还有一个读法。”⒊读解文字的方法;诵
- 10.
道蓺释义:见“ 道艺 ”。
- 11.
隽造释义:才智出众的人。语本《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统序科举》:“考德行则升孝廉而激浮俗,抡道艺则第雋造而广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