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饰词 饰词的意思
shì

饰词

简体饰词
繁体飾詞
拼音shì cí
注音ㄕˋ ㄘ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装点得好看。【组词】:装饰。修饰。(2) 装饰用的东西。【组词】:首饰。银饰。(3) 装扮,扮演角色。【组词】:饰演。(4) 假托,遮掩。【组词】: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cí,(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组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组词】: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组词】: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基本含义

饰词是指在修饰名词时使用的词语,用来增强名词的修饰效果。

饰词的意思

饰词 [shì cí]

1. 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 excuse; ]

2. 修饰文辞。

[ polish; ]

饰词 引证解释

⒈ 藻饰言辞,修辞。

汉 王充 《论衡·对作》:“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则知饰词专对,古之所重也。”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射之没镞》:“《史记·李广传》‘ 广 夜见石以为虎,射之没鏃’《汉书》云‘饮羽’……虽云精诚所致,恐物理不然,此殆 班氏 之饰词也。”

⒉ 指华美空洞的词藻。

聂绀弩 《我对于小品文的意见》:“一切形式主义者的论调,都是丧失了内容的饰词。”

⒊ 掩饰真相的话;托词。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三国志·魏志》:“此时 曹氏 代 汉 之势未成,以支属不欲拥兵,乃 曄 后来饰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可不是吗?这种饰词,不知要哄哪个。”


国语词典

饰词 [shì cí]

⒈ 经过修改美化的文词。

汉·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词,为奇伟之观也。」

⒉ 假托言词以掩盖过失。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明明像个饰词了。」

遁词 托词 托词


饰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啻不伤释义:并无完整的名词解释意义,出现的次数也极为少见,只出现于部分人的语言或者因特网的修饰词语。
    • 2.
      修词释义:⒈修饰词句。 ⒉指作文。⒊指文辞。
    • 3.
      刻翠裁红释义:比喻极力修饰词藻。
    • 4.
      善辞释义: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虞 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 5.
      团团圆圆释义:团团圆圆是“团圆”的修饰词,具有喜庆吉祥的意义。
    • 6.
      讬词释义:饰词;借词推托。
    • 7.
      讬辞释义:⒈谓以言辞嘱托。⒉犹设喻。⒊饰词,找借口。⒋谓借文辞表达。
    • 8.
      词说释义:⒈犹言辞。《旧唐书·田弘正传》:“裴度 明理体,词説雄辩,弘正 听其言,终夕不倦。”明 海瑞《贺李东城荣奖序》:“今世官於其地者,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説,借贵人为文,架无为有,增细以巨,裂綵书其言进之,諛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张难先《科学补习所始末》:“瑛 年少英挺,善词説,闻者莫不感动。”⒉文体名。王闿运《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誄,《卜居》、《渔父》是词説。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以 司马 为文章祖。”⒊谓以言辞游说。清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诸子》:“纵横者,词説之总名也。”
    • 9.
      诣实释义:⒈符合实际。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唯 王劭 撰 齐 隋 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诣实,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饰词,皆不之取。”《元典章·兵部三·驿站》:“燕 南 河 北,车站人户,远年逃窜,有司不肯诣实申报。”⒉指核查是否符合实际。宋 俞文豹《吹剑录》:“本学诸生列状,谓迎贼时先生称疾不赴……由是行下本州诣实。”
    • 10.
      错彩释义:⒈亦作“错采”。色彩错杂。明 王世贞《短长上》:“臣少尝见之,错彩如缕而色飞。”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六日》:“楼上流丹错采,陈设富丽。”⒉喻修饰词藻。明 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才雄思赡,抽绪错彩。”

饰词(shi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饰词是什么意思 饰词读音 怎么读 饰词,拼音是shì cí,饰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饰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