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祠 [shì cí]
1. 陪从祭祀。
侍祠 引证解释
⒈ 陪从祭祀。
引《史记·孝文本纪》:“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王及列侯,岁时遣使诣京师,侍祠助祭也。”
《后汉书·祭祀志下》:“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慼见容色,泪落入俎。侍祠之臣,助我惻楚。”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杜祁公 衍 以太子太师致仕 南京,仁宗 詔公归以侍祠。”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牛车》:“汉 韦玄成 以列侯侍祠,天雨淖,不驾駟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削爵。则舍车而骑, 汉 已有禁矣。”
侍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服释义:⒈一件衣服。 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此俗之伤破人伦,剧於寇贼之来,不能经久,岂所损坏一服而已?”⒉特指一袭章服。《晋书·舆服志》:“侍祠天地明堂,皆冠旒冕,兼五冕之制,一服而已。”⒊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左传·桓公二年》“今 晋,甸侯也”唐 孔颖达 疏:“周公 斥九大州,广土万里,制为九服。邦畿方千里,其外每五百里谓之一服。”⒋服一次药。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輒一服,雄黄丹砂各一刀圭。”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早春病中书事》诗:“药须勤一服,春莫累多情。”⒌指中
- 2.
旰食释义:⒈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左传·昭公二十年》:“奢 闻 员 不来,曰:‘楚 君、大夫其旰食乎!’”⒉泛指勤于政事。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今 兴 官尊任重,经略千里,当听讼侍祠,班詔劝课,早朝旰食,夕惕若厉。”唐 杜甫《送樊侍御赴汉中判官》诗:“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恩。”《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大陆>发刊辞》:“于是大陆之君臣,乃由此而旰食矣。”
- 3.
猥诸侯释义:汉 代,王子封为侯者称诸侯;群臣异姓以功封者称彻侯。在 长安 者,皆奉朝请。其有赐特进者,位在三公下,称朝侯。位次九卿下者,但侍祠而无朝位,称侍祠侯。其非朝侯侍祠,而以下土小国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或奉先侯坟墓在京师者,随时见会,称猥诸侯。参阅《通典·职官十三》。
- 4.
赐宴释义:⒈亦作“赐燕”。亦作“赐讌”。君命臣下共宴。《北史·韦师传》:“后从上幸 醴泉宫,上召 师 与左僕射 高熲、上柱国 韩擒 等於卧内赐宴,令各叙旧事,以为笑乐。”唐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赐燕聆簫韶,侍祠閲琮璧。”宋 乐史《广卓异记·杨椿》:“椿 请归老,詔服侍中服,赐讌於 华林园。”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问中国治安之 道,马委曲上陈,大蒙嘉叹,赐宴离宫。”⒉见“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