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食 [mǎ shí]
1. 犹马资。
3. 像马那样进食。
马食 引证解释
⒈ 犹马资。
引《韩非子·内储说下》:“公子甚贫,马甚瘦,王何不益之马食?”
《战国策·燕策二》:“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鎰,以为马食。”
⒉ 像马那样进食。
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坐 须贾 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国语词典
马食 [mǎ shí]
⒈ 不用匙筷,以口就盛器而食。
引《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马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命释义:⒈周代 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贾公彦 疏:“此 后郑 先郑 所云,皆据典命而言。以其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即七命,是侯伯之国者也。”⒉借指封疆大吏。《明史·蔡子英传》:“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⒊犹言七名。《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曰小正、辰星、
- 2.
瘠形释义:⒈瘦弱的形体。《尉缭子·武议》:“人食粟一斗,马食菽二斗,人有飢色,马有瘠形,何也?”⒉谓损其身体。清 陈梦雷《绝交书》:“昔甲寅之变……不受事而归,辞其印札,不赴朝贺,瘠形托病,三年一日。”
- 3.
秣马释义:饲马。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简兵蒐乘,秣马蓐食。”《国语·吴语》:“吴王 昏乃戒,令秣马食士。”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尚 使人慰劳曰:‘蛮人多寳,足富数世,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何足介意。其明旦秣马蓐食,径赴城屯。’”唐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王侯不可謁,秣马兴言归。”
- 4.
饮马长城释义:在长城下的泉窟里喂马食物或者水。
- 5.
马唐释义:亦称“马饭”。即莸草。俗名蟋蟀草。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夏季抽穗。多生于荒野路旁和农田间,分布极为广泛,为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莸》﹝释名﹞引 陈藏器 曰:“马食之如餹、如饭,故名马唐、马饭。”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百草·莸草》引作“马餹”。
- 6.
马草释义:马食的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