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谋议 谋议的意思
móu

谋议

简体谋议
繁体謀議
拼音móu yì
注音ㄇㄡ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óu,(1) 计划,计策,主意。【组词】:计谋。出谋划策。(2) 设法寻求。【组词】:谋求。图谋。谋面。谋篇。谋生。谋幸福。(3) 商议。【组词】:谋议。谋划。不谋而合。(4) 姓。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的筹划和商议。

谋议的意思

谋议 [móu yì]

1. 谋划,计议。

谋议 引证解释

⒈ 谋划,计议。

《史记·封禅书》:“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禪事。”
唐 柳宗元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其勤劳侍从,谋议可否,时之所赖者大。”
《明史·郭子兴传》:“子兴 为人梟悍善鬭,而性悻直少容。方事急,輒从 太祖 谋议,亲信如左右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梁太祖 废枢密院,别立崇政院,任 敬翔 为院使。院使备皇帝顾问,参与谋议,宣皇帝意旨。”


谋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阁待贤释义: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公孙弘当宰相后,别立客馆,东向开门,招纳四方贤才,一起谋议大事。
    • 2.
      书奏释义:指书简、奏章等。《史记·儒林列传》:“宽 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书奏箴铭,生於《春秋》者也。”王利器 集解:“《文心雕龙·书记》篇:‘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牘,取象於《夬》,贵在明决而已。’又《奏启》篇:‘奏者,进也,言敷於下,情进於上也。’”唐 元稹《刘君墓志铭》:“凡 乌 之战阵、谋取、案牘、书奏之事,皆咨之。”宋 曾巩《<类要>序》:“其在朝廷五十餘年,常以文学谋议为任,所为赋颂、铭碑、制詔、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
    • 3.
      五虎释义:⒈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私党中的五个文臣。《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外廷文臣则 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 主谋议,号五虎。”⒉指 南明 桂王 时与锦衣指挥使 李元胤 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明史·严起桓传》:“时朝政决於 成栋 子 元胤,都御史 袁彭年,少詹事 刘湘客,给事中 丁时魁、金堡、蒙正发 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
    • 4.
      参议释义:⒈参与谋议:参议国事。 ⒉官名。明代在布政使、通政使司下设参议一职,清代通政使司下也设参议。民国时期参议多为闲职。
    • 5.
      宫官释义:⒈太子属官。犹言宫僚。《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高祖 ﹞又遣礼部尚书 李纲、民部尚书 郑善果 俱为宫官,与参谋议。”《宋史·燕懿王德昭传》:“宫官 吴申 为御史,荐其学行,命试学士院,累詔不赴。”明 陈耀文《天中记·赞善》:“先谏官言 白居易 初授左赞善大夫,盗杀宰相 武元衡,居易 首上疏论其寃,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諫职,不当先諫官言事。”⒉宫中女官。《新唐书·高宗纪》:“﹝ 上元 二年八月﹞丁酉,詔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⒊宦官,太监。唐 韩愈《丰陵行》:“羣臣杂沓驰后先,宫官穰穰
    • 6.
      庙议释义:⒈关于宗庙礼制的议论。 ⒉朝廷的谋议。
    • 7.
      开閤释义:亦作“开阁”。汉 公孙弘 为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见《汉书·公孙弘传》。后以“开閤”指大臣礼贤爱士。唐 刘禹锡《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诗:“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閤待诸賔。”唐 邵谒《论政》诗:“孙弘 不开阁,丙吉 寧问牛。”宋 曾巩《回亳州知府谏议状》:“伏惟开阁之初,偃藩甚乐。”边开边关。《收穫》1981年第4期:“忽听得北窗外有声响,好像滞重的大黑门在开合。”
    • 8.
      思谟释义:犹谋议。
    • 9.
      惕然释义:⒈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公汗出惕然。”汉 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⒉忧虑貌。唐 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宋 陆游《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明 无名氏《四贤记·义劝》:“
    • 10.
      眇末释义:⒈微末。 古代帝王自谦之词。《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三月﹞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虽尔眇末,犹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动类念物,则其情得而人心塞矣。”⒉细小;琐屑。宋 王禹偁《谢赐圣惠方表》:“昔 玄宗 之广济,德宗 之广利,皆丛剉眇末,不足称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一曰清政本。宜詔中书、枢密院,凡苛碎眇末之务,悉归有司,使从容谋议,专论大计。”
    • 11.
      笃老释义:谓衰老已甚。 《汉书·疏广传》:“广 遂称篤,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许之。”《南史·孔琳之传》:“琛 以母年篤老,又密邇 建鄴,与长子 宝素 谋议未判。”宋 叶适《长潭王公墓志铭》:“吾岂以无益身,慕餘荣於篤老之日哉!”清 戴名世《阙里纪言序》:“先生以篤老之年,山泽之臞不惮辞而闢之。”
    • 12.
      计幕释义:指起草文书,参与谋议的幕府。
    • 13.
      议学释义:⒈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⒉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 14.
      议弄释义:谋议侮弄。
    • 15.
      议革释义:谋议革除、裁撤。明 马从聘《议举营田疏》:“俟数年之后,屯田就绪,议留议革,悉听圣裁,无所不可。”明 郑钦《条陈六事疏》:“先固财絀民穷,议革冗员,以省麋费。”
    • 16.
      讲事释义:⒈谋议军政大事。《左传·隐公五年》:“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孔颖达 疏:“故讲习大事以準度轨法。”汉 袁康《越绝书·越绝外传》:“与之讲事,以观其智。”唐 刘肃《大唐新语·规谏》:“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⒉讲经之事。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四·宝彖》:“由是讲事无废,毗讚玄理,声辩雄亮,言会时机。”明 李东阳《<会试录>序》:“以考试官请上命,少卿臣 李东阳、少詹事臣 陆简,輟讲事以往。”
    • 17.
      讲修释义:⒈亦作“讲脩”。 ⒉谋议修治。
    • 18.
      讲行释义:谋议实行。《宋史·儒林传五·胡寅》:“方且製造文物,讲行效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癸丑,帝諭辅臣:‘方田事,且令近城为之,游击军当招水步各半。’谢方叔 等曰:‘客讲行之。’”
    • 19.
      讲谟释义:谓谋议政事。
    • 20.
      访议释义:⒈咨询,谋议。⒉依据义理。访,通“放”;议,通“义”。

谋议(mo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谋议是什么意思 谋议读音 怎么读 谋议,拼音是móu yì,谋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谋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