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发 [chà fā]
1. 蒙元时指赋税徭役。
3. 明初西北地区官府令少数民族以马易茶也称“差发”。
差发 引证解释
⒈ 蒙元 时指赋税徭役。
引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欠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元史·世祖纪一》:“詔减免民间差发。”
⒉ 明 初西北地区官府令少数民族以马易茶也称“差发”。
引《明史·西域传二·曲先卫》:“明 初设 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沙州 诸衞,给之金牌,令岁以马易茶,谓之差发。”
国语词典
差发 [chà fā]
⒈ 征调税赋。
引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蛮门套·尾〉:「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差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势能释义:也叫位能。 物质系统因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就具有势能。如利用水的落差发电和发条做功的能量都是势能。
- 2.
差发释义:⒈蒙元时指赋税徭役。⒉明初西北地区官府令少数民族以马易茶也称“差发”。
- 3.
恩免释义:恩准免除。宋 陆游《九月初作》诗:“九月都门凛欲霜,羸躯恩免立鵷行。”特指恩准免税。《元史·食货志四》:“恩免之制:世祖 中统 元年,量减丝料、包银分数。二年,免 西京、北京、燕京 差发。”
- 4.
抄数释义:犹查点。《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江 淮 迤南,近因抄数户口,民间意谓科取差发,妄生惊疑。”《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壬子年,抄奉先帝圣旨,从新再行抄数。”
- 5.
支查释义:计算稽查。《元典章·户部六·住罢银钞铜钱使中统钞》:“仍听於中书户部及各处转运司预买 至大 五年盐引,挨次支查,其餘诸色课程差发,亦仰从便收受。”
- 6.
繁并释义:犹繁多。 《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站赤差发繁併,迤渐消乏,仰中书省通政院设法撙裁。”《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措置 临安府 自北郭税务至 镇江府 沿路一带税场内,地理接近收税繁併去处,合行省罢,庶几少宽商贾。”
- 7.
起移释义:⒈改变;变动。宋 苏轼《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 軾 体访得 万寿、汝阴、潁上 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⒉迁徙,离开。《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当时前尚书省依著先帝圣旨,欲将此等户计科差,却称俺每起移原住田地里去,此上除了差发来,今次取勘,却有不曾起去户数,仰依著先帝圣旨,收係当差。”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诏书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事实上,地主和农民都‘稳便’的事是没有
- 8.
锁宿释义:谓锁闭于科举试场内应试。《宋史·选举志三》:“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丙子,詔:‘自今差发解知举等,授敕讫即令閤门祗候一人引送锁宿,无得与僚友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