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鼓 [jìn gǔ]
1. 鼓名。作乐时与钟相应和。
3. 特指晋国的鼓。
晋鼓 引证解释
⒈ 鼓名。作乐时与钟相应和。
引《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击编钟。”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鼓》:“《周礼》六鼓,雷鼓八面,路鼓四面,睪鼓、晋鼓皆二面。”
⒉ 特指 晋国 的鼓。
引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挥 秦 筝之慷慨,代 晋 鼓之嘽啍,皆能协宫和徵,节往通来。”
晋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日释义:⒈云和日。南朝 宋 谢灵运《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⒉有时偏指日光。唐 裴迪《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⒊偏指太阳。宋 苏轼《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⒋时光。唐 杨炯《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⒌借指高空。三国 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赵幼文 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晋 傅玄《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南朝 陈 徐陵《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
- 2.
六鼓释义: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 3.
十六相释义:即十六族。《左传·文公十八年》:“是以 尧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兇也。”晋 傅玄《晋鼓吹曲·伯益》诗:“伯益 佐 舜 禹,职掌山与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无间。”唐 韩愈《贺皇帝即位表》:“举用俊乂,流窜姦邪,虽 虞舜 之去四兇、举十六相,不能过也。”明 唐顺之《廷试策》:“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 4.
师帅释义:⒈《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⒉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宋 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⒊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 5.
建鼓释义:⒈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 《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⒉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
- 6.
王军释义:天子的军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十二年春正月,王军居 巢。”晋 傅玄《晋鼓吹曲·夏苗田》:“王军啟八门,行同上帝居。”
- 7.
金鼓释义: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杨伯峻 注:“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南朝 梁 沉约《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宋 梅尧臣《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明 何景明《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
- 8.
鼖晋释义:鼖鼓和晋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