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法 [míng fǎ]
1. 使法令严明。明确的法令。明显的规律。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通晓法令。
明法 引证解释
⒈ 使法令严明。
引《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
《韩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
⒉ 明确的法令。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汉 桓宽 《盐铁论·申韩》:“是以圣人审於是非,察於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
⒊ 通晓法令。
引《后汉书·郭贺传》:“贺 能明法,累官, 建武 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
⒋ 明显的规律。
引《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説。”
⒌ 汉、唐、宋 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 汉 建元 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 唐 宋 科举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参阅《通典·选举一》。
引《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
《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国语词典
明法 [míng fǎ]
⒈ 彰明法治。
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
⒉ 自然的规律。
引《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⒊ 明的法令。
引《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明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支比量释义:古 印度 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 2.
严明释义:⒈严肃而公正(多指法纪):赏罚严明。纪律严明。⒉使严明:严明军纪。要严明法纪,制止不正之风。
- 3.
但书释义:法律条文中“但 ”或“但是”之后的文字。指明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或附加的某些条件。
- 4.
六科释义:⒈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⒉明
- 5.
养交释义:亦作“养佼”。谓豢养其私交以成朋党。《管子·明法解》:“故《明法》曰:‘小臣持禄养佼,不以官为事,故官失职。’”郭沫若 等集校引 孙星衍 曰:“《明法篇》‘佼’作‘交’。”《荀子·臣道》:“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杨倞 注:“养交,谓养其与君交接之人,不忤犯使怒也;或曰养其外交若 苏秦、张仪、孟尝君 所至为相也。”宋 叶适《彭子复墓志铭》:“朝廷不养交,乡党不合誉,侃然求其是而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今陛下之臣,持禄养交者多,忠心谋国者少,窃以为陛下乃孤立耳。”
- 6.
大奸释义:大奸大恶之人。《管子·明法》:“外内朋党,虽有大姦,其蔽主多矣。”《汉书·杜延年传》:“延年 本大将军 霍光 吏,首发大姦。”明 刘基《拟连珠》之十八:“剔大蠹者木必凿,去大姦者国必伤。”
- 7.
天志释义:⒈天下之明法。⒉天的意志。
- 8.
孤宦释义:地位低微的官吏;未受知遇的远臣。 《后汉书·郭躬传》:“廷尉 河南 吴雄 季高,以明法律,断狱平,起自孤宦,致位司徒。”唐 崔涤《望韩公堆》诗:“孤宦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宋 范仲淹《陈乞颍亳一郡状》:“臣涉道至浅,赋材本下,爰从孤宦,首被圣知,自谓得君。”明 陈汝元《金莲记·量移》:“谁知孤宦天涯意,泣上 龙堆 望故乡。”
- 9.
小杜律释义:指 汉 杜延年 所订的法律。 《后汉书·郭躬传》:“父 弘,习《小杜律》。太守 寇恂 以 弘 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李贤 注:“杜周,武帝 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断狱深刻。少子 延年 亦明法律,宣帝 时又为御史大夫。对父,故言‘小’。”
- 10.
小杜释义:⒈称 汉 杜延年。 延年,杜周 子,亦明法律,持刑以宽。南朝 梁 沉约《授蔡法度廷尉制》:“汉 代律书,出乎 小杜。”⒉称 唐 杜牧。《新唐书·杜牧传》:“牧 於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 杜甫 云。”宋 苏舜钦《霅上》诗:“小杜 有灵应羡我,今为闲客此闲行。”清 孔尚任《红桥》诗:“可惜同游无 小杜,扑襟丝雨总销魂。”郁达夫《自题<乙卯集>》诗之一:“枉抛心力著书成,赢得清狂 小杜 名。”
- 11.
文府释义: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吕延济 注:“文府,谓文章为府库之富。”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谁与陈述经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启艺林之钥。”
- 12.
新科释义:⒈新立的科条。《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所下新科,皆以明罚敕法,齐一大化也。”宋 苏轼《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⒉新设的科目。《宋史·选举志一》:“又立新科明法,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桉,所以待诸科之不能业进士者。”⒊谓本年科举中式。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二·进士给假》:“近来新科进士选期未及者,多以给假省亲省墓为辞,得暂归里。”
- 13.
无德释义:⒈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⒉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⒊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⒋见“无德而称”。⒌见“无得”。
- 14.
明字释义: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 15.
明法审令释义:审:谨慎。 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 16.
明法释义:⒈使法令严明。《管子·幼官》:“明法审数,立常备能则治。”《韩非子·南面》:“人主不能明法而以制大臣之威,无道得小人之信矣。”⒉明确的法令。《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汉 桓宽《盐铁论·申韩》:“是以圣人审於是非,察於治乱,故设明法,陈严刑,防非矫邪,若隐括辅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备,法者止奸之禁也。”⒊通晓法令。《后汉书·郭贺传》:“贺 能明法,累官,建武 中为尚书令,在职六年,晓习故事,多所匡益。”⒋明显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 17.
明算释义: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 主要考试关于算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 18.
明辟释义:⒈明君。⒉谓还政于君。⒊明法,严明法律。
- 19.
本任释义:⒈自己所担任的官职。《管子·明法解》:“人臣者,处卑贱,奉主令,守本任,治分职,此臣道也。”尹知章 注:“本任,己所任之官也。”⒉原任的官职。《梁书·简文帝纪》:“是岁,丁所生 穆贵嬪 丧,上表陈解,詔还摄本任。”《北齐书·清河王岳传》:“元象 二年,遭母忧去职…… 高祖 深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復本任。”⒊现任官员。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收者,新收,即上手民欠与本任之经收者也。”
- 20.
条举释义:⒈谓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 ⒉逐条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