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鷩衣 鷩衣的意思

鷩衣

简体鷩衣
繁体
拼音bì yī
注音ㄅㄧˋ 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 ◎ 赤雉,即“锦鸡”。【例句】:“背负鷩鸟之毛,服饰甚伟。”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鷩衣的意思

鷩衣 [bì yī]

1. 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周,后世因之。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唐代为二品官服,宋以后废。

鷩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 周,后世因之。 北周 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 唐 代为二品官服, 宋 以后废。参见“鷩冕”。

《隋书·礼仪志六》:“﹝ 后周 ﹞皇后衣十二等……祭羣小祀,受献茧,则服鷩衣。”
清 凤韶 《凤氏经说·终南》:“侯伯七章者,曰鷩衣。衣画华虫、火,宗彝,裳绣藻、粉米、黼、黻。鷩,雉也,即华虫。七章之衣始华虫,故曰鷩衣。”


鷩衣(b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鷩衣是什么意思 鷩衣读音 怎么读 鷩衣,拼音是bì yī,鷩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鷩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