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敝邑 敝邑的意思

敝邑

简体敝邑
繁体
拼音bì yì
注音ㄅㄧˋ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破旧,坏。【组词】:敝旧。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2)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例句】:敝人(我)。敝姓。敝处。敝校。敝国。

yì,(1) 城市,都城。【组词】:城邑。都邑。(2) 旧指县。【例句】: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组词】:采邑。(4) 古同“悒”,愁闷不安。

基本含义

指自己的家乡或家族的所在地。

敝邑的意思

敝邑 [bì yì]

1. 对本国的谦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my country;]

敝邑 引证解释

⒈ 谦辞。称自己的国家。

《礼记·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
《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东,敝邑恐惧。”
胡三省 注:“春秋 以来,列国交聘,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

⒉ 犹言偏僻的地方。敝,一本作“弊”。

《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


敝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令释义:⒈不善;不肖。 《诗·小雅·十月之交》:“爗爗震电,不寧不令。”郑玄 笺:“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徵。”《左传·宣公十四年》:“寡君有不令之臣 达,构我敝邑於大国。”唐 元稹《莺莺传》:“慈母以弱子幼女见託,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佚之词!”明 杨慎《二伯论下》:“秦繆公 不幸而畜此不令之臣,千里而袭人,强贼之行也。”⒉没有命令。《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孔子家语·好生》:“孔子 曰:‘以此观之,文王 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⒊不听从命令。
    • 2.
      不天释义:不为天所护佑。《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 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杜预 注:“不天,不为天所佑。”《晋书·王羲之传》:“羲之 不天,夙遭閔凶,不蒙过庭之训。”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熹(朱熹)也不天,惟母存焉。”
    • 3.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4.
      不衷释义:⒈不善;不诚。《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君若惠保敝邑,无亢不衷,以奬乱人,孤之望也。”孔颖达 疏:“衷,善也。”《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诈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⒉不合适;不恰当。《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杜预 注:“衷,犹适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杜预 注:“衷,当也。”《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凡是这些过於华靡不衷的服饰,都是 安老爷 平日不准穿戴的。”⒊不符合。《明史·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 明,不衷古制者,
    • 5.
      东表释义:⒈东方边界之外。《左传·襄公三年》:“孟献子 曰:‘以敝邑介在东表,密邇仇讐,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书·尧典》“宅 嵎夷”孔 传:“东表之地称 嵎夷。”孔颖达 疏:“青州 在东,界外之畔为表,故云东表之地。”⒉谓东方诸侯的表率。《文选·陆机<齐讴行>》:“惟师恢东表,桓后 定 周 倾。”李善 注:“《左氏传》曰:季札 请观於 周 乐。为謌《齐》。曰:‘表东海者,其 太公 乎。’”按,桓后,指 齐桓公。
    • 6.
      为道释义:⒈犹言修道。《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⒉指矫性而为高远难行之事。《礼记·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⒊作向导。《左传·隐公五年》:“邾 人告於 郑 曰:‘诸君释憾於 宋,敝邑为道。’”陆德明 释文:“道,音导。本亦作‘导’。”
    • 7.
      乱略释义:⒈作乱的途径。 《书·武成》:“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乱略。”孔 传:“略,路也。言诛 紂 敬承天意,以絶乱路。”唐 独孤及《为江淮都统使贺田神功平刘展表》:“自陛下率遏乱略,再造区宇,欃枪旬时,竹破瓦解。”《明史·徐达传》:“将军谋勇絶伦,故能遏乱略,削羣雄。”⒉叛乱侵夺。《左传·襄公八年》:“君命敝邑:修尔车赋,儆而师徒,以讨乱略。”宋 苏轼《醉白堂记》:“文致太平,武定乱略。”
    • 8.
      亚大夫释义:即中大夫。 《左传·昭公七年》:“朔 於敝邑,亚大夫也。”
    • 9.
      亿逞释义:犹亿盈。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陈 ﹞介恃 楚 众,以冯陵我敝邑,不可亿逞。”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不可亿逞”:“今案亿者,满也。‘逞’与‘盈’古字通。言其欲不可满盈也。”
    • 10.
      介恃释义:依凭;仗恃。《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以 陈国 之介恃大国,而陵虐於敝邑,寡君是以请请罪焉。”杨伯峻 注:“介,因也。介恃犹言仗恃。”《宋书·夷蛮传·林邑国》:“林邑 介恃遐险,久稽王诛。”
    • 11.
      休殆释义:松懈,怠惰。《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殆。”杜预 注:“休,解也。”
    • 12.
      保就释义:谓聚众守土。《汉书·西南夷传》:“上许之,罢 西夷,独置 南夷 两县一都尉,稍令 犍为 自保就。”颜师古 注:“令自保守,且脩成其郡县。”王先谦 补注:“王念孙 曰:‘保就,犹保聚。’僖 二十六年《左传》‘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是也。聚、就一声之转。《逸周书·謚法篇》‘就,会也’,是‘就’有聚会之义。师古 训就为成,则与保字义不相属,乃云‘令自保守,且脩成其郡县’,则增字为解,而非其本旨矣。”
    • 13.
      内主释义:⒈古称诸侯的夫人。《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杨伯峻 注:“正夫人为内官之主,故云内主。”《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 齐侯 原有婚媾之约,事不容缓。”⒉指皇后。《北史·后妃传上·魏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⒊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若公为内主,方同 国子 之勋,余以定家,得免 臧孙 之嘆,岂不功名富贵共保无疆!”
    • 14.
      军鼓释义:战鼓。《左传·昭公五年》:“使臣获衅军鼓,而敝邑知备,以御不虞,其为吉,孰大焉?”《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 者”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登 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作兹征鉞军鼓,陈之于东阶。”
    • 15.
      南垂释义:南方边境。《后汉书·公孙瓒传》:“前此有童謡曰:‘燕 南垂,赵 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晋 潘岳《西征赋》:“騖 横桥 而旋軫,歷敝邑之南垂。”《魏书·食货志》:“又於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
    • 16.
      南鄙释义:南方边境地区。 《左传·僖公二年》:“今 虢 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竹书纪年·威烈王九年》:“九年,楚 人伐我南鄙,至于 上洛。”《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予客自南鄙,观蓺於 鲁。”张载 注:“南鄙,荆州 也。”
    • 17.
      吏人释义:⒈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唐 韩愈《柳巷》诗:“吏人休报事,公作送春诗。”《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阎都督 ﹞分付吏人,观其所作,可来报知。”⒉泛指当官的人。唐 岑参《送李郎尉武康》诗:“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姚华《论文后编》:“以视吏人言事,与学者论辨之作,务趋简捷,取便成功者,事既不同,势亦弗敌。”⒊官吏与庶民。《后汉书·袁安传》:“除 阴平 长、任城 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 18.
      和买释义:⒈犹和市。《左传·昭公十六年》“韩子 买诸贾人……﹝ 子产 曰﹞‘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唐 孔颖达 疏:“上云‘买诸贾人’,则是和买。而 子产 谓之强夺者,韩子 以威偪之,其贾必贱…… 子产 知其非和买,故云然也。”⒉宋 代,政府於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谓之和买。北宋 末至 南宋 初,和买成为重赋,诸路先后按比例或全部折纳现钱,折价屡增。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杂录》:“祥符 初,王旭 知 潁州,因岁飢,出库钱贷民,约蚕熟一千输一縑。其后 李士衡 行之 陕
    • 19.
      备御释义:⒈见“备御”。⒉充当裁决者。《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 咎繇 使听直。”⒊亦作“备御”。防备。《国语·周语下》:“将民之与处而离之,将灾是备御而召之,则何以经国?”《左传·昭公三十年》:“以敝邑居大国之间,共其职贡,与其备御不虞之患,岂忘共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 不能下而退。”宋 苏舜钦《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使齎手詔问攻守方略,公画备御之策甚详。”清 王韬《弢园文录·变法中》:“中 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臺、水雷,独擅其胜。”
    • 20.
      嫔嫱释义:宫中女官,天子诸侯姬妾。《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嬪嬙,寡人之望也。”杜预 注:“嬪、嬙,妇官。”杨伯峻 注:“嬪、嬙皆天子诸侯姬妾。”唐 白居易《策林》一:“虑人之有愁苦也,则念损嬪嬙之数。”《旧唐书·德宗纪下》:“出永巷之嬪嬙,放 文单 之驯象。”清 侯方域《西施亡吴辩》:“西施 一嬪嬙耳,何能为?”

敝邑(bi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敝邑是什么意思 敝邑读音 怎么读 敝邑,拼音是bì yì,敝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敝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