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劝课农桑 劝课农桑的意思
quànnóngsāng

劝课农桑

简体劝课农桑
繁体
拼音quàn kè nóng sāng
注音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àn,(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组词】:劝说。劝解(jiě)。劝导。劝教(jiào)。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 勉励。【组词】: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kè,(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组词】: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组词】: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组词】:课徒。课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组词】:国课。完粮交课。(5) 使交纳赋税。【组词】:课税。课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组词】:会计课。(7) 迷信占卜的一种。【组词】:起课。

nóng,(1)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组词】:务农。农业。农田。农产。农垦。农家。农忙。农民。农妇。农奴。(2) 种庄稼的人。【组词】:贫农。菜农。谷贱伤农。(3) 姓。

sāng,(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组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2) 姓。

劝课农桑的意思

劝课农桑 [quàn kè nóng sāng]

1. 劝课农桑——劝:勉励;课:督促;桑:泛指栽桑养蚕及丝织等业;农桑:泛指农业及相应的手工业、养殖业等。1指在中国古代,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和勉励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发展。


劝课农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实释义:谓富裕。《宋书·申恬传》:“齐 地连年兴兵,百姓凋弊,恬 初防卫边境,劝课农桑,二三年间,遂皆优实。”
    • 2.
      保明释义:⒈使安宁而尊贵。《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郑玄 笺:“美矣,我君考 武王,能以此道尊安其身。”孔颖达 疏:“言尊安其身,则以保为安,明为尊……谓用此 文王 之道以定天下、居天子之位,是安而且尊也。”⒉谓负责向上申明。《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我夷狄虽不知礼义,兄弟子孙受天子印綬,牛马尚知美水草,况我有人心邪!将军当保明我於天子。”宋 岳飞《奏襄阳府路差补职官措置事宜状》:“州县官如能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从本司保明申奏朝廷,优异推恩。”《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
    • 3.
      劝农释义:⒈鼓励农耕。 ⒉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⒊官名。古代负责鼓励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吏。
    • 4.
      劝课农桑释义:劝课农桑——劝:勉励;课:督促;桑:泛指栽桑养蚕及丝织等业;农桑:泛指农业及相应的手工业、养殖业等。1指在中国古代,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和勉励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发展。
    • 5.
      奸非释义:⒈邪恶不法。 《后汉书·度尚传》:“为政严峻,明於发擿姦非。”《北齐书·赵郡王琛传》:“叡(高叡)留心庶事,纠摘姦非,劝课农桑,接礼民儁,所部大治。”唐 卢仝《月蚀》诗:“长嗟白兔捣灵药,恰似有意防姦非。”宋 叶适《除淮西提举谢表》:“不惜厚费,以解詿误之穷愁;不变本谋,以消姦非之阶祸。”⒉特指男女通奸罪。《清史稿·刑法志一》:“﹝ 光绪 ﹞三十三年,復先后奏上《新刑律草案》……曰关於赌博彩票之罪,曰关於姦非及重婚之罪。”
    • 6.
      宪司释义:⒈魏 晋 以来御史的别称。 《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风宪》:“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⒉宋 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 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而今单表一个作恶的官宦,做着没天理的勾当,后来遇着清正严明的宪司做对头,方得明正其罪。”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⒊犹上司
    • 7.
      猛安释义:金 代初期军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单位。亦用作该基层政权单位的武官名。《金史·太祖纪》:“﹝ 收国 二年五月﹞詔除 辽 法,省税赋,置猛安谋克一如本朝之制。”《金史·循吏传序》:“太祖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金史·兵志》:“金 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金史·百官志三》:“猛安,从四品,掌修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
    • 8.
      苻坚释义:(338—385)十六国 前秦国君。 又名文玉,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人。氐族。任用汉人王猛辅政,劝课农桑,提倡儒学,经济文化得以发展。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大部,又夺取益州,进军西域。王猛死后,失去辅佐,亦因胜生骄,公元383年,调动数十万大军,企图一举消灭东晋。淝水一战惨败后,前秦统治瓦解,为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 9.
      讽厉释义:⒈亦作“讽励”。 暗示、督促。晋 袁宏《后汉纪·章帝纪上》:“竇后 诬言欲咒诅。上信之,出贵人姊妹於丙舍,使小黄门 蔡伦 考之。竇后 讽厉考者,皆致以巫蛊事送暴室。”⒉教诲勉励。《宋书·刘劭传》:“上时务在本业,劝课农桑,使宫内皆蚕,欲以讽励天下。”宋 欧阳修《荐布衣苏洵状》:“往时自国家下詔书,戒时文,讽励学者以近古,盖自 天圣 迄今二十餘年。”《明史·杨靖传》:“帝製《大誥》,举通政使 蔡瑄、左通政 茹瑺、工部侍郎 秦逵 及 靖 以讽厉之。”
劝课农桑是什么意思 劝课农桑读音 怎么读 劝课农桑,拼音是quàn kè nóng sāng,劝课农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劝课农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