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zhì,(1) 本体,本性。【组词】: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2) 朴素,单纯。【组词】:质朴。质直。(3) 问明,辨别,责问。【组词】:质疑。质问。质询。对质。(4) 抵押或抵押品。【组词】:人质。(5) 同“贽”,礼物。
1.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例艺术家的气质。
英[ temperament; tincture; disposition; ]
2. 风度;模样。
例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初刻拍案惊奇》
英[ demeanour; bearing; ]
⒈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引宋 张载 《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金 元好问 《送刘子东游》诗:“刘郎 世旧出雄边,生长 幽 并 气质全。”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既得为人,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⒉ 风度;模样。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 抬头看时,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面颜也儘标緻,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向知府 道:‘好个气质,像正经人家的儿女。’”
⒊ 犹风骨。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 《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汉 至 魏,四百餘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引相如 巧为形似之言, 班固 长於情理之説, 子建、仲宣 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三哀诗》:“圣俞 诗七千,歷歷尽精絶,初无追琢勤,气质稟清洁。”
⒋ 指气体。
引清 谭嗣同 《仁学》一:“譬於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
⒈ 性情、秉性。指个人性格上的特征,常受个体的家庭背景、生理状态、社会环境影响。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那胡生比铁生,不但容貌胜他,只见风流身分,温柔性格,在行气质,远过铁生。」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大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
1.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她就展示了这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2.苏轼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气质。
3.她气质不好、再怎么模仿明星、也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
4.这孩子语言流利,举止大方,一看气质就知道出身于书香门第。
5.江姐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充分地表现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质。
6.我最讨厌某些女性忸怩作态,没有一点干练的气质。
7.此人风姿虽不特别惹人注目,但气质异常高超,使人望而却步。
8.他以为放荡不羁才可以显示艺术家的气质,哪知他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9.他从相貌到气质都很出众,是个栋梁之才,其前程无可限量。
10.你看音乐系的学生都很有气质,那就是潜移默化的效果。
11.自从交了个有钱的男友,她开始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12.长得那么美那么帅气,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气质;那么有钱那么有才华,别人却不知道,这就是修养。
13.四十岁的女人,是一朵牡丹花,浓情、富贵,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知书达理,气质典雅,内心深处散发出一种生活历练的潜质美。
14.当微风吹拂,柔嫩纤细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让我们看到更多春天女儿的风韵,柳树那身为女子亭亭玉立的气质展露无疑,所以我喜欢春天的柳树。
15.抬头望去,在深蓝的天空里,几颗星星拥着明月,而明月则像一个高贵的使者,有着非凡的气质和风度,凝望着大地。
16.牡丹,以她那淡雅的气质,主宰着春天的神韵,她灵动迷人,犹如一位飘逸的仙子。
17.她不像菊花那样淡雅、高洁;她不似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但她的骨子里流露出了冷艳,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18.礼貌是一种气质,展现出你的儒雅;礼貌是一种修养,尽现你的学识;礼貌是一种意境,表现出你的素质。
19.文明是一种气质,展现出你的儒雅;文明是一种修养,尽现你的学识;文明是一种意境,表现出你的素质。
20.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气质,展现出你的儒雅;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修养;尽现你的学识;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种意境,表现出你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