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复 [shí fù]
1. 犹时常。
时复 引证解释
⒈ 犹时常。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唐 杜甫 《溪上》诗:“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时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同时释义:⒈同一个时候:他们俩是同时复员的。在抓紧工程进度的同时,必须注意工程质量。⒉表示并列关系,常含有进一层的意味: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 2.
图文传真释义:以复制形式传送和接收文字、图表、照片、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利用光电扫描方式,将原件黑白深浅不同的图像变换为电信号发送。接收机收到后,在同步扫描基础上,用电光、电热等方法即时复制出与原件相同的副本。传真机同时具有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 3.
复信释义:⒈答复来信:及时复信。 收到读者来信后,就立即复了信。⒉答复的信:信寄出很久了,还没有收到复信。
- 4.
学而时习之释义: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5.
富春释义:⒈指 富春山 或 富春江。泛指古 富春 地区。唐 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诗:“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 富春。”唐 王维《送李判官赴江东》诗:“树色分 扬子,潮声满 富春。”元 张宪《投赠周元帅十韵》:“恩波 城外柳,长拂 富春 潮。”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年年垂钓鬢如银,爱此江山胜 富春;歌舞丛中征战裡,渔翁都是过来人。”参见“富春江”。⒉古县名。秦 置,汉 因之,治所在今 浙江 富阳。晋 太元 中避 郑太后 讳,改名 富阳。五代 吴越 时复名 富春,宋 太平兴国 三年(公元978年)又改 富
- 6.
封駮释义:亦作“封驳”。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丞相 王嘉“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东汉 明帝 时,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五代 废。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唐 白居易《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
- 7.
廷尉平释义: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官名,汉 时为廷尉属官。宣帝 地节 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 光武帝 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 晋 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 及 隋 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 开皇 三年罢。至 炀帝 及 唐太宗 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汉书·刑法志》:“今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狱将自正。”晋 潘岳《闲居赋》序:“逮事 世祖武皇帝,为 河阳、怀 令,尚书郎,廷尉平。”《北史·元顺传》:“时三公曹令史 朱暉
- 8.
破涕为笑释义:一下子停止哭泣,露出笑容。指转悲为喜。晋刘琨《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涕:眼泪。
- 9.
详定官释义:殿试时复查并最后评定试卷等第的考官。
- 10.
雷峰夕照释义:亦作“雷峯夕照”。 西湖 十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时,峰影波光,互相辉映。旧时复有 雷峰塔 点缀其中,景色至为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