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甲 伏甲的意思
jiǎ

伏甲

简体伏甲
繁体
拼音fú jiǎ
注音ㄈㄨˊ ㄐㄧ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jiǎ,(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组词】: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组词】:甲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例句】: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组词】:盔甲。甲兵。甲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组词】:甲板。装甲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组词】:龟甲。(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组词】:指甲。(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组词】:保甲。甲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例句】:甲坼(外表裂开)。(10) 同“胛”,肩胛。

基本含义

伏甲是指隐藏在背后的强大力量或隐藏的武器。

伏甲的意思

伏甲 [fú jiǎ]

1.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伏甲 引证解释

⒈ 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
金 萧贡 《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 赵 将非材战士携。”


国语词典

伏甲 [fú jiǎ]

⒈ 暗中埋伏的兵甲。

《三国演义·第三回》:「宫门尽毕,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伏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诸释义:春秋 时刺客。吴国 堂邑(今 江苏省 六合县)人。伍子胥 知 吴 公子 光 欲杀 吴王僚 以自立,乃荐 专诸 于 光。吴王僚 十二年,光 伏甲士而具酒请王 僚,使 专诸 置匕首鱼腹中,乘进献时刺 僚。僚 立死,左右亦杀 专诸。公子光 出其伏甲尽灭王 僚 之徒,遂自立为王,是为 阖闾。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专诸,《左传》作“鱄设诸”,或作“剸诸”、“鱄诸”。
    • 2.
      伏甲释义:谓埋伏武士或军队。《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 伏甲而饗 蔡侯 於 申,醉而执之。”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谋伏甲 梁氏 之宫,须其入以杀之。”金 萧贡《悲长平》诗:“秦 兵伏甲 武安 西,赵 将非材战士携。”
    • 3.
      堀室释义:建在地下的房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夏四月,光 伏甲於堀室而享王。”杜预 注:“掘地为室。”《淮南子·主术训》:“高臺层榭,非不丽也,然民有堀室狭庐以託身者,则明主弗乐也。”按,《读书杂志·淮南子一》依《太平御览》引文作“无窟室狭庐”,当从。
    • 4.
      灵辄释义:《左传·宣公二年》载:灵辄 饥困于 翳桑 时,受食于 赵盾,盾 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灵公 伏甲欲杀 盾,辄 倒戈相救。盾 问其故,曰:“翳桑 之饿人也。”遂自逃去。后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瑟调曲一》:“惭无 灵輒,以报 赵宣。”元 关汉卿《合汗衫》第一折:“你则学那 灵輒 般报恩,休学那 庞涓 般雪恨。”
    • 5.
      窟室释义:⒈地下室。 《左传·襄公三十年》:“郑 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杜预 注:“窟室,地室。”《史记·刺客列传》:“光(吴 公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请 王僚。”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作“窋室”。《晋书·隐逸传·张忠》:“其居依崇巖幽谷,凿地为窟室。”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女子﹞夜过寺门,被刼闭窟室中。”⒉春秋 郑 伯有 为窟室,彻夜饮酒欢娱,后借指畅饮欢娱之所。清 赵翼《儿辈既为余暖寿即事志感》诗:“正当欢娱忘夜永,恨不窟室酣连旬。”

伏甲(fu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甲是什么意思 伏甲读音 怎么读 伏甲,拼音是fú jiǎ,伏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