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yōu,(1) 发愁。【组词】: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➊忧念;➋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2) 可忧虑的事。【组词】: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3) 指父母之丧。【组词】:丁忧。
wài,(1) 与“内”、“里”相对。【组词】:外边。外因。里应(yìng )外合。外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组词】: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3) 指“外国”。【组词】:外域。外宾。外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组词】:外公。外婆。外甥。(5) 称岳父母。【组词】:外父。外姑(岳母)。(6) 称丈夫。【例句】: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组词】:外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例句】: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组词】:外旦。外末。外净。
huàn,(1) 忧虑。【组词】:患得患失。忧患。(2) 灾祸。【组词】:患难。祸患。隐患。防患未然。(3) 害病。【组词】:患病。患者。
1. 一国内部存在令人担忧的不稳定因素,外部存在被侵略和战争骚扰的危害之患。形容政局不稳,危机四伏。
英[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⒈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亦泛指内部的纠纷和外来的压力。
引语出《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所以只能将 台湾 这些事情暂且放下。”
朱德 《和郭沫若同志》:“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 黄龙 定约君。”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拚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
⒈ 语本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外敌的侵扰。亦比喻个人所遭遇的内在纠纷与外在压力的困境。清·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时弟妹皆幼,内忧外患,独身当亡,遂得危疾,连年景岁。」
引《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孽海花·第二五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
1.义气是关羽,华容狭路,身为蜀军的你放了曹操;衷心是赵云,千里单骑,身陷重为的你紧抱刘婵;勇气是张飞,大兴山下,筋疲力尽的你快斩邓茂;坚毅是则徐,虎门硝烟,内忧外患的你力挺民族。
2.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3.当内忧外患平定以后,我们一定痛饮黄龙,在首都庆功!
4.国民党统治时期,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5.解放初期,我们国家内忧外患,日子很不好过。
6.旧社会的中国内忧外患、水深火热。
7.阿富汗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8.中国内忧外患的时期已过去了。
9.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