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丹垩散释义:是一种药物,主治夏月痱疮。
- 2.
井里释义:⒈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 注:“井里,里名。”宋 陈亮《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⒉里巷。清 黄景仁《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清 姚莹《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 3.
偏练雨释义:川 陕 一带称夏月暴雨为偏练雨。 偏,指降雨范围小,数里之内,晴雨各异。见 章炳麟《新方言·释天》。
- 4.
胜事释义:⒈美好的事情。《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子良 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唐 刘长卿《送孙逸归庐山》诗:“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佇开缄。”清 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诗:“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茅盾《子夜》十七:“这样的心情尤以这一伙中的 吴荪甫 感受得最为强烈。今晚上的行乐胜事是他发起的。”⒉指寺、观中法会、斋醮等。宋 洪迈《夷坚丙志·寿昌县君》:“子 愉 梦母如存,且曰:‘……汝与汝父言,亟营胜事,使我得转为男子。’”明 邵璨《香囊记·祈祷
- 5.
扶芳释义:⒈又名滂藤。卫茅科。以气生根攀登的常绿蔓生灌木。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锯齿。茎、叶皆可入药,有活血止血、舒筋散瘀、止泻作用。隋 杜宝《大业杂记》:“五年,吴郡 送扶芳二百树。其树蔓生,缠绕它树,叶圆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叶,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渌色,香甚美,令人不渴。”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扶芳藤》﹝集解﹞引 陈藏器 曰:“生 吴郡,藤苗小时如络石,蔓延树木。山人取枫树上者用,亦如桑上寄生之意。忌采塚墓间者。隋 朝 稠禪师 作青饮进 煬帝 止渴者,即此。”⒉薜荔。桑科。常绿藤本,含乳汁。叶厚革
- 6.
暑月释义: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南齐书·州郡志下》:“汉 世 交州 刺史每暑月輒避处高,今 交 土调和,越 瘴独甚。”《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重茧衣裘”唐 孔颖达 疏:“暑月多衣,所以示疾。”明 张居正《论边事疏》:“暑月非虏骑狂逞之时,料无大事,请宽圣怀。”
- 7.
水潦释义:⒈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宋 张虙《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⒉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唐 高适《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 刘大櫆《送黟
- 8.
牀栏释义:亦作“床栏”。 床两端(或兼后侧)的栏杆。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床帐》:“亦有反此旧制,而使帐出牀外者,善则善矣,其如夏月驱蚊匿于牀栏曲折之处,有若负嵎。”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夫妇在灯下作工,床栏上扶着一个小孩子。”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时时以杖代筑,练习打击,或击床栏,或击坐椅。”
- 9.
白练裙释义:⒈白绢制的裙。 南朝 宋 羊欣 年十二作隶书,为 王献之 所爱重。欣 夏月着新绢裙昼寝,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欣 加临摹,书法益工。见《南史·羊欣传》。后用为典故。唐 陆龟蒙《怀杨召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清 曹寅《真州送南洲归里》诗:“含经堂 下锄芸处,无事休题白练裙。”⒉戏曲名。明 郑之文 为名妓 马湘兰 作。清 钱谦益《长干行寄南城郑应尼》“游人尚酹 湘兰 墓,子弟争翻《白练歌》”自注:“应尼 少游 长干,为名妓 马湘兰 作《白练裙》杂剧,至今流传曲中。”清
- 10.
真宗释义:释道两教谓所持的真正宗旨;正宗。唐 张九龄《敕岁初处分》:“我 玄元皇帝 著《道德经》五千文,明乎真宗,致於妙用。”唐 孟郊《夏月谒智远禅师》诗:“謁师见真宗,何必千万劫?”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大祺 ﹞徒步至 嵩山 东岳庙 謁 北摩禪师。居一年,尽得 少林 真宗。”
- 11.
祀灶释义: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 12.
练裙释义:⒈亦作“练帬”。 白绢下裳。亦指妇女所着白绢裙。⒉《宋书·羊欣传》:“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帬昼寝,献之书帬数幅而去。
- 13.
羊裙释义:羊欣 所穿的裙。《南史·羊欣传》:“欣 长隶书。年十二时,王献之 为 吴兴 太守,甚知爱之。欣 尝夏月著新绢裙昼寝,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唐 张怀瓘《书断》卷中:“欣 着白绢裙,昼眠,子敬 乃书其裙及带。欣 觉欢乐,遂宝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为文人间相互雅赏爱慕之典。宋 姜夔《凄凉犯》词:“漫写 羊 裙,等新雁来时繫着。”
- 14.
聚萤映雪释义:晋 车胤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集萤火虫以读书;晋 孙康 亦家贫,冬夜常映雪光读书。 事见《晋书·车胤传》、《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后遂以“聚螢映雪”形容勤苦攻读。《北史·隐逸传·崔赜》:“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讀《論》唯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亦作“聚螢積雪”。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一個白髮書生無伎倆,一年一度等選場,守着那聚螢積雪看書窗,幾時得出爲破虜三軍將,入爲治國頭廳相?”参见“聚螢”、“映雪讀書”。
- 15.
葵叶茑萝释义:旋花科,一年生蔓生草本。 茎细长达数尺,其茎卷绕他物。叶掌状深裂端尖。夏月叶腋抽花轴,缀以数花,花冠长筒形,合瓣浅裂,色赤亦有白,雄蕊五枚,雌蕊一枚,秋后结子色黑。
- 16.
蚊虻释义:亦作“蟁虻”。一种危害牲畜的虫类。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马等皮肤,使之流血,并产卵其中。亦指蚊子。《后汉书·孔融传》:“性既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 之辱,不知贬毁之於己,犹蚊虻之一过也。”李贤 注:“言蚊虻之暂过,未以为害。”宋 沉括《梦溪笔谈·讥谑》:“信安、沧、景 之间多蚊虻。夏月,牛马皆以泥涂之,不尔多为蚊虻所毙。”王闿运《<墨子校注>序》:“遭时彊横,诸凶窃位,怙其势力富厚,儌一朝之幸,逞志纵欲,曾无采听,视匹夫所陈,先王之言,若蟁虻雚雀之过乎前。”《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我要让蚊
- 17.
衵服释义:内衣。《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 与 孔寧、仪行父 通於 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杜预 注:“衵服,近身衣。”《晋书·良吏传·王宏》:“帝常遣左右微行,观察风俗,宏 缘此復遣吏科检妇人衵服,至褰发於路。”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徐霖》:“夏月,京府命工搭盖松棚,适一匠者衵服破绽见其二子,霖 竟牒天府云:‘某人受役而不主一,合从重挞。’”
- 18.
袭衣释义:⒈尸衣。《礼记·士丧礼》“子羔之袭也”唐 孔颖达 疏:“此明大夫死者袭衣称数也。”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士丧礼褖衣》:“男子殊衣裳为之,谓之玄端。惟既死之袭衣,连衣裳为之,谓之褖衣。”⒉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礼记·曲礼下》“无藉者则袭”唐 孔颖达 疏:“凡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则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之属也。”⒊成套衣服。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赐 去华 袭衣、银带,为右补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詔尚书左司郎
- 19.
裹头释义:⒈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唐 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⒉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唐 杜甫《兵
- 20.
车囊释义:典出《晋书·车胤传》:“﹝ 车胤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以“车囊”比喻勤学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