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仪的 仪的的意思
de

仪的

简体仪的
繁体儀的
拼音yí de
注音ㄧˊ ㄉ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de dí dì dī, ◎ 真实,实在。【组词】:的确。的当(dàng )。的情。的真。的证。 ◎ 箭靶的中心。【例句】:中(zhòng )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组词】:美丽的。(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组词】:唱歌的。(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组词】:他的衣服。(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例句】:这句话是很对的。(5) 副词尾,同“地2”。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仪表举止非常得体、得宜,能够在各种场合表现出恰当的态度和举止。

仪的的意思

仪的 [yí de]

1. 目标;目的。

仪的 引证解释

⒈ 目标;目的。

《韩非子·用人》:“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兼斯具美,督彼羣才,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
鲁迅 《坟·人之历史》:“举其要旨,首为人择,设有人立一定之仪的,择动物之与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则又育其子之近似,历年既永,宜者遂传。”


仪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辰仪释义:即古观象台上清朝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实测青铜仪器,玑衡抚辰仪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
    • 2.
      仪体释义:礼仪的程序法式。
    • 3.
      仪台释义:⒈古台名。 旧址在今 河南省 虞城县 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 六年,伐取 宋 仪臺。”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作‘义臺’。”司马贞 索隐:“按《年表》作‘义臺’。”⒉泛称行礼仪的高台。元 袁桷《上京杂咏再次韵》之四:“晨起仪臺立,烟青望眼迷。草低鹰侧目,车逼马迴蹄。”清 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二》“虽有义臺路寝”:“樾 谨按:义,徐 音仪,当从之……仪臺犹言容臺。《淮南子·览冥篇》‘容臺振而掩覆’,高 注曰:‘容臺,行礼容之臺’。‘仪’与‘容’异名同实,盖是行礼仪之臺,故曰仪臺也。”
    • 4.
      仪官释义:泛称掌礼仪的官。
    • 5.
      仪序释义:礼仪的秩序。
    • 6.
      仪度释义:⒈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⒉礼仪法度。⒊仪容风度。
    • 7.
      仪物释义: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孔 传:“威仪不及礼物。”《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汉 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於此殿坐,岂非真天子邪!”宋 钱愐《钱氏私志》:“闻国初贵主乘,元祐 后不铸印,无乘马仪物。”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晋 王导 以仪物鼓吹求助於 钟山 之神以御 苻坚。”《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
    • 8.
      仪的释义:目标;目的。《韩非子·用人》:“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唐 刘知几《史通·辨识》:“兼斯具美,督彼羣才,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鲁迅《坟·人之历史》:“举其要旨,首为人择,设有人立一定之仪的,择动物之与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则又育其子之近似,历年既永,宜者遂传。”
    • 9.
      仪禁释义:礼仪的约束。
    • 10.
      儒家释义: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崇奉孔子,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了社会的统治思想。
    • 11.
      光荣颂释义:天主教“光荣颂”,是基督宗教用于礼仪的一首诗歌,是礼文的一部份。
    • 12.
      克己利人释义: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仁爱,等到按照周朝礼仪的要求去做的那一天,天下的人达到仁爱的境界了。
    • 13.
      全供释义:谓供品齐全,符合祭仪的规定。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
    • 14.
      典物释义:⒈指典章制度。 ⒉指用于葬仪的器物。
    • 15.
      博士释义:⒈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⒉古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⒊学位的最高一级。
    • 16.
      卜人释义:⒈周代协助大卜、卜师行事的官员。 ⒉擅长占卜的人;卖卜者。⒊侍奉君主以赞助礼仪的人。卜,通“僕”。
    • 17.
      地动仪释义:候风地动仪的简称。
    • 18.
      威仪师释义:⒈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⒉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 19.
      小相释义:[A person who serves as master of ceremonies when offering sacrificies to gods or ancestors,having weeting with dukesand meeting the Emperor] 祭祀或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 20.
      师姆释义:⒈古代宫廷中掌管教导嫔妃礼仪的女官。⒉指保育孩童的女子。

仪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辰仪释义:即古观象台上清朝铸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实测青铜仪器,玑衡抚辰仪的五分之一大小的模型。
    • 2.
      仪体释义:礼仪的程序法式。
    • 3.
      仪台释义:⒈古台名。 旧址在今 河南省 虞城县 西南。《史记·魏世家》:“魏惠王 六年,伐取 宋 仪臺。”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作‘义臺’。”司马贞 索隐:“按《年表》作‘义臺’。”⒉泛称行礼仪的高台。元 袁桷《上京杂咏再次韵》之四:“晨起仪臺立,烟青望眼迷。草低鹰侧目,车逼马迴蹄。”清 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二》“虽有义臺路寝”:“樾 谨按:义,徐 音仪,当从之……仪臺犹言容臺。《淮南子·览冥篇》‘容臺振而掩覆’,高 注曰:‘容臺,行礼容之臺’。‘仪’与‘容’异名同实,盖是行礼仪之臺,故曰仪臺也。”
    • 4.
      仪官释义:泛称掌礼仪的官。
    • 5.
      仪序释义:礼仪的秩序。
    • 6.
      仪度释义:⒈浑天仪的度数。用以测日月星辰的行度。⒉礼仪法度。⒊仪容风度。
    • 7.
      仪物释义:指用于礼仪的器物。语本《书·洛诰》:“仪不及物。”孔 传:“威仪不及礼物。”《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汉 家仪物,其盛如此。我得於此殿坐,岂非真天子邪!”宋 钱愐《钱氏私志》:“闻国初贵主乘,元祐 后不铸印,无乘马仪物。”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晋 王导 以仪物鼓吹求助於 钟山 之神以御 苻坚。”《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这属于旧时丧事迷信之一的仪物。”
    • 8.
      仪的释义:目标;目的。《韩非子·用人》:“释仪的而妄发,虽中小不巧。”唐 刘知几《史通·辨识》:“兼斯具美,督彼羣才,使夫载言记事,藉为模楷;搦管操觚,归其仪的:斯则可矣。”鲁迅《坟·人之历史》:“举其要旨,首为人择,设有人立一定之仪的,择动物之与相近者育之,既得苗裔,则又育其子之近似,历年既永,宜者遂传。”
    • 9.
      仪禁释义:礼仪的约束。
    • 10.
      儒家释义: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崇奉孔子,因孔子曾做过为贵族相礼司仪的儒而得名。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了社会的统治思想。
    • 11.
      光荣颂释义:天主教“光荣颂”,是基督宗教用于礼仪的一首诗歌,是礼文的一部份。
    • 12.
      克己利人释义:克制自己的欲望就是仁爱,等到按照周朝礼仪的要求去做的那一天,天下的人达到仁爱的境界了。
    • 13.
      全供释义:谓供品齐全,符合祭仪的规定。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
    • 14.
      典物释义:⒈指典章制度。 ⒉指用于葬仪的器物。
    • 15.
      博士释义:⒈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⒉古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⒊学位的最高一级。
    • 16.
      卜人释义:⒈周代协助大卜、卜师行事的官员。 ⒉擅长占卜的人;卖卜者。⒊侍奉君主以赞助礼仪的人。卜,通“僕”。
    • 17.
      地动仪释义:候风地动仪的简称。
    • 18.
      威仪师释义:⒈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⒉指擅长法仪的道士。
    • 19.
      小相释义:[A person who serves as master of ceremonies when offering sacrificies to gods or ancestors,having weeting with dukesand meeting the Emperor] 祭祀或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 20.
      师姆释义:⒈古代宫廷中掌管教导嫔妃礼仪的女官。⒉指保育孩童的女子。

仪的造句

1.战国后期在张仪的鼓舌摇唇下,关东六国的联盟没多长时间就被秦国分化瓦解了。

2.欣赏生命,我们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内心变得澄净而又明亮;欣赏生命,我们感受熏人欲醉的海风,内心变得纯洁而又宽敞;欣赏生命,我们领略令人心仪的白雪,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我想芦苇,必定学会了欣赏生命,所

3.单身也有单身的理由。找不到心仪的伞,只能冒雨前行。

4.从刚入学哪天起,我就渴望能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渴望越来越迫切。

5.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6.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7.仪的目的与作用是使顽固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8.今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哥哥通过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9.每个女孩都有一个不属于自己却心仪的男孩,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心仪却不能在一起的女孩。

10.先遇到别的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

11.可询问你心仪的学校研究生院。

12.这是我在网上找的,祝你早日追到你心仪的女女,记得给我加分喔。

13.祝你考试顺利,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你心仪的高中。

14.商店里面的食品,饮料对动物来说并不是心仪的,我认为他们更希望自己去觅食,采摘水果的。

15.平时不善于交际的他竟然在这场面试中锋芒毕露,获得了心仪的岗位。

仪的(yid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仪的是什么意思 仪的读音 怎么读 仪的,拼音是yí de,仪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仪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