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表 [fāng biǎo]
1. 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方表 引证解释
⒈ 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引《后汉书·和帝纪》:“文加殊俗,武畅方表,界惟人面,无思不服。”
《隶释·魏横海将军吕君碑》:“将遂播声于方表,扫丑虏於南域,建元功于大 魏。”
方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倚释义: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
- 2.
伏局释义: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3.
免战牌释义:向对方表示不应战的牌子(多见于旧小说、戏曲)。
- 4.
失敬释义:客套话,向对方表示歉意,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 5.
失礼释义:⒈违背礼节。⒉自己感到在礼貌上有所不周,向对方表示歉意。
- 6.
失迎释义:客套话,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
- 7.
家庭冷暴力释义:指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活,是隐暴力中的比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因出现在家庭中,故称之。
- 8.
容当释义:表敬之辞。恳请对方给予某种行动的机会。多用于向对方表示自己该怎么做。
- 9.
尊履释义:向对方表问候之词。旧时多用于书信。履,步履。
- 10.
待诏释义:⒈等待诏命。《文选·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 时,客有荐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张铣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唐 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清 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 金马门,修书君上 南薰殿。”⒉官名。汉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 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汉书·王莽传中》:“莽 诛灭待詔,而封告者。”唐 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明 清 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
- 11.
惭荷释义:羞惭感荷。向对方表示感谢之词。
- 12.
慰问信释义:慰问信是表示向对方(一般是同级、或上级对下级单位、个人)关怀、慰问的信函。它是有关机关或者个人,以组织或个人的名义在他人处于特殊的情况下(如战争、自然灾害、事故),或在节假日,向对方表示问候、关心的应用文。慰问信包括两种:一种是表示同情安慰;另一种是在节日表示问候。信应写得态度诚恳、真切。
- 13.
断表释义:拒不接受所上章表。《晋书·朱序传》:“序 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詔断表,遂輒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詔原不问。”《南史·梁纪下·元帝》:“时巨寇尚存,帝未欲即位,而四方表劝,前后相属,乃下令断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戊午,加左僕射 房玄龄 太子少师。玄龄 ……深畏满盈,上表请解机务;上不许。玄龄 固请不已,詔断表,乃就职。”胡三省 注:“今之让官者,来表三让,敕断来章,则閤门不復受其表,即 唐 制之断表也。”
- 14.
智者所见略同释义: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聪明人的见解基本相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15.
狥节释义:为保全名节而舍身。 狥,通“殉”。三国 魏 曹丕《谥庞德策》:“昔 先軫 丧元,王蠋 絶脰,殞身狥节,前代美之。”唐 李白《少年行》:“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狥节甘风尘。”明 张凤翼《灌园记·墓祭王蠋》:“丛祠特建祀贞臣,方表当年狥节身。”
- 16.
献哈达释义:献“哈达”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 17.
眇末释义:⒈微末。 古代帝王自谦之词。《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三月﹞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鸿烈。’”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虽尔眇末,犹扁庸保之上;事思反己,动类念物,则其情得而人心塞矣。”⒉细小;琐屑。宋 王禹偁《谢赐圣惠方表》:“昔 玄宗 之广济,德宗 之广利,皆丛剉眇末,不足称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一曰清政本。宜詔中书、枢密院,凡苛碎眇末之务,悉归有司,使从容谋议,专论大计。”
- 18.
英雄所见略同释义: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 19.
谨致释义:郑重、恭敬地向对方表示。谨,郑重地,恭敬地。致,送给,给予。
- 20.
资产负债表释义:会计定期核算时以货币形式总括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用及其来源的报表。表中采用资产和负债两方的平衡式,资产方表示资金的运用,负债方表示资金的来源。从表上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和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